共检索到 5

214国道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1985-2012年期间的冻土勘察和地温监测资料表明,在河卡山至清水河439 km范围内的高山、滩地和沼泽化草甸地区分布着不连续和岛状多年冻土,公路实际穿越的多年冻土段累计里程约232.4 km,沿线绝大部分路段的地温高于-1.5℃,含冰量、冻土上限等多年冻土特征指标随地形、地貌变化剧烈.在分析上述资料的基础上,从冻土热稳定性和自然环境两个因素入手,采用突变级数法建立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模型并对214国道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14国道沿线冻土热稳定性普遍较差,自然环境多处于一般状态.除局部少冰、多冰冻土路段以外,沿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处于较差或恶劣状态.与214国道病害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路基病害一般发生在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这表明该评价结果比较准确的反映了沿线的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对于现有214国道和新建共和-玉树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14-10-09

研究目的:(1)处理多年冻土地基有被动保护、主动降温、被动保护结合主动降温、两种主动降温相结合、以桥代路等多种工程结构,各种处理多年冻土地基结构的功效不同。为合理使用处理多年冻土的工程结构,需统筹考虑影响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级。(2)根据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级及对应的工程结构,估算工程费用,为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选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良好、一般、差、极差四级,分别采用普通路基、单一主动降温措施、两种主动降温措施组合、以桥代路等工程结构通过。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通车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 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级的设想可行,对应采用的工程结构稳定可靠。(2)多年冻土区极差地段以桥代路,估算造价为4 000万元/km,为其他等级地段多年冻土工程费用的4.4~15.4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选线时,对多处不同类型的极差地段进行了绕避或以最短的距离通过。

期刊论文 2009-10-19

根据青海-西藏500 kV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已有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勘察结果,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输电线路沿线跨越540 km的连续片状多年冻土区和80 km的岛状多年冻土区,其中高含冰量冻土区占一半左右,低含冰量冻土区占25%;工程稳定性差的冻土地温带分布广;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普遍存在,冻胀融沉是输电线路塔基失稳的主要原因,其中冻拔问题将是输电线路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于沿线,对线路构成较大危害;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冻土退化较为显著,对输电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结合地下冰发育规律和工程特点,提出了输电线路选线选位的原则,以及塔基设计建议方案,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工程问题给出施工建议。其研究成果将为输电线路的施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09-05-26

本文针对高寒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翻浆路段的工程地质和气候条件,结合室内、外实验,分析了两者在公路翻浆中的作用,并对高寒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翻浆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2008-04-10

青藏公路沿线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总长度为760km。根据气温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可估算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和最大季节融化深度。根据含水量划分出5种冻土类型和5个冻胀敏感性等级。提出了光缆埋设若干选线和施工建议。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