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冻土监测的意义,对常见的长时间序列In SAR技术概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以五道梁地区为例,使用小基线集方法处理ASAR数据,取得了较好的地表形变结果。
多年冻土及其活动层的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冻土测量方法通常只针对特定地点,空间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青藏高原冻土。本文采用C波段Sentinel-1A IW模式数据并结合一种顾及永久散射体的小基线SAR干涉(SBAS)技术,对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地面形变和冻融过程进行了研究。探测到的地面位移速率(主要范围为-20~20 mm/a)和位移时间序列反映了多年冻土及活动层的演化。试验结果与水准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方法优于一般多时相InSAR方法。此外,分析了SAR成像几何与地表位移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在多年冻土区特别是对于山坡的运动趋势。试验结果展示了InSAR的监测能力,并提高了对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经济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网、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西部地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西部地区的土质复杂,冻土地貌广泛分布,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严重地影响了高原冻土区的稳定性,给基础设施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文中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地区为例,利用21景日本ALOS卫星提供的L波段PALSAR数据,对该地区的多年冻土展开SBAS监测实验,对SBAS反演结果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分析,从而获得该地区多年冻土的沉降规律。同时,将SBAS反演结果与实测的热融滑塌点数据进行验证,证明SBAS技术在监测冻土形变方面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