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结皮是高寒地区地被层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作为地表特殊的结构层,能够改变地表结构及土壤理化属性,从而影响冻土环境。迄今为止,关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青藏高原高寒冻土区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生物结皮的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在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广泛发育,主要以藻结皮为主,其盖度可达37.3%~51.7%,结皮层平均厚度为12.6mm。由于生物结皮的发育,高寒地区5~20cm土层粉粒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结皮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相比于裸地表层(2cm)增加了10%~40%,结皮层容重较裸地降低了30%;两种类型藻结皮均显著增加了结皮层及其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而深色藻结皮增加了结皮层及其下0~2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浅色藻结皮仅增加了结皮层土壤全氮含量,对其下0~2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是高寒生态系统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为揭示生物结皮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生态功能提供依据。
为了明确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搬迁后与新址的融合效果,以一个搬迁土块为研究对象,明确搬迁土块间的接缝处土壤与距接缝处不同距离的中心土壤在理化特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0~20 cm层次土体中心50 cm处的田间持水量比接缝处高5%,容重低4%,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层次;20~40 cm层次,土壤的固相率和容重高于其他层次,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块横切面各部位物理性质均无明显差别;剖面底部80~100 cm层次接缝处土壤松散缝处的固相率比30 cm和土体中心处低4.3%,液相率低3.1%,气相率高出7.6%,容重下降8.3%。0~40 cm土层的缝处、距缝30 cm和距缝50 cm处的孔隙率均低于40~100 cm层次,其中80~100 cm层次的孔隙率最大,20~40cm孔隙率最低为44.2%;土壤饱和导水率0~20 cm层次为35.3~38.0 cm/d,随着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均小于20cm/d;而80~100 cm层次缝处的饱和导水率值高达144.4 cm/d,是表层土壤的4倍。同一层次搬迁土块缝处与土块中心土壤速效养分无明显差别,缝处全氮含量均高于土块的其他位置,且与距缝30 cm...
本文介绍了冻土体积热容各参量测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通过对采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带的4种典型计94个样品的测试,总结出了-10℃条件下的冻土体积热容与总含水量和干容重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式。同时依据大量测试数据,给出了估计7种冻土骨架比热的经验数据和估计4种土在任一负温下未冻水含量的经验公式,从而使按经验估计任一负温下冻土体积热容成为可能。
采用正规状态法对中俄石油管道沿线所取得的冻土原状样进行导温系数的测定。选取砾石、粉质粘土和泥炭质土这三种典型土样进行导温系数测试,在将试验值与规范值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规范值比实验值大,有的土质大很多。规范值与实验值偏差中砾石最大,都在一倍以上;粉质粘土次之;泥炭质土的较接近。规范值和实验值的偏差值对冻土区施工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