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28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入湖的地表污水处理和农业灌溉排水污染物的拦截与阻滞等方面,严重忽视了地下水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的热红外遥感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精度的影响,限制了其精度和适用性。以东北季节性冻土平原区典型湖泊查干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基于MODIS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GA-SVR机器学习模型,将冰封期热红外遥感法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R2由0.69提高到0.95,提高了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识别精度,并以222Rn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来验证GA-SVR模型识别地下水排泄区结果的可靠性,从而为有效识别查干湖营养物质主要来源和支撑查干湖水环境安全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论文 2025-04-09 DOI: 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250005

为分析季节性冻土区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优势,分析了具体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季节性冻土区的冻融循环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传统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已难以满足施工要求,而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则可有效解决相关工艺不足,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期刊论文 2025-04-01

长输埋地管道是运输石油类能源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对于埋地管线来说,由地震断层引起的走滑断层位移是影响管道完整性及安全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制作模型,使用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对季节性冻土区土体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埋深与运营时间变化对季节性冻土区温度场的影响,通过进行分析获得温度云图,表明运营时间对土体温度影响显著,管道埋深对土体温度场影响稍小。

期刊论文 2024-12-27

选取1961—2020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冻土数据,整理出冻结初始日、融化终止日、最大冻结深度,研究三江源季节性冻土始冻期、解冻期、年最大冻结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61—2020年三江源季节性冻土区平均冻结初始日为10月12日,气候倾向率为2.15 d/10 a,呈现明显推迟趋势;1961—2020年平均融化终止日为5月5日,气候倾向率为-1.35 d/10 a,总体呈较显著提前趋势;平均年最大冻结深度为132.7 cm,气候倾向率为-1.50 cm/10 a,冻结深度总体呈显著减小趋势。

期刊论文 2024-12-23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通过对季节性冻土边坡冻融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气候条件、土质特性、水分含量、地形地貌等,探讨了冻融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办法,如保温法、排水法、支挡结构加固法等,为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边坡工程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2-17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冻土季节的施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处理不当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严重影响结构物安全及整体性能。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通过研究有效的季节性冻土防治施工措施,来应对季节性冻土带来的挑战,保障结构物安全和整体结构性能的稳定。

期刊论文 2024-12-04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冬季严寒,深季节性冻土普遍发育。冻深范围内土体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落,这种冻融变化规律会使得土体的工程性质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围绕黑龙江地区某高铁勘察项目,对深季节性冻土的工程性质特征展开研究,通过选取不同试验段开展钻探、触探、物探多种勘察,比较分析得出不同时期土体的性质存在不同变化趋势。

期刊论文 2024-10-31 DOI: 10.13535/j.cnki.10-1507/n.2024.17.23

在季节性冻土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冻土的冻胀融陷作用常严重弱化光伏支架桩基础的承载力。依托某拟建于季节性冻土区的光伏电站,通过现场试桩试验,分析了单根钢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水平静载的试验结果,系统分析了不同桩型、桩深的承载特性,并判断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提出“引孔+回填”施工工艺,研究其对钢桩基础抗拔承载力的提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引孔后回填砂和水泥至孔深90%的施工工艺对光伏支架桩基础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提升效果最优。以期试验结果为类似光伏支架桩基础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论文 2024-10-30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31108.01

在季节性冻土区,气候因素引起的土体季节性冻融对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影响显著,在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极易发生断桩等脆性破坏。为消除或减弱季节性冻融对桩基的影响,文中采用抗冻融且高阻尼的橡胶-砂胶结材料置换桩周表层土体,改善桩基的水平承载特性;结合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某实际工程桩,对季节性冻土区进行温度场模拟,建立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置换前后桩基础的受力与变形,并对置换范围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置换宽度和置换深度分别为1.0d、6.0d(d为桩基直径)。

期刊论文 2024-10-08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4.05.024

免耕和秸秆覆盖被认为是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现代耕作技术。冻融过程和免耕秸秆覆盖耦合作用会影响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热养分转化也会受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充分。免耕秸秆覆盖下土壤理化效应与常规翻耕土壤状况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土壤冻融过程与免耕秸秆覆盖之间密切相关,考虑冻融、免耕、秸秆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或削弱机制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开展。在探索机理性问题的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研究上升到应用层面,提出黑土地、冻土水资源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式,提升黑土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论文 2024-09-06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28条,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