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 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法定量估计了这些石冰川的含冰量和储水当量.编目清单显示大雪山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4900 m之间,面积介于0.004~1.5 km2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6~32 m之间.研究区石冰川沿坡向最大年运动速率约为125 cm·a-1,所有石冰川年均形变速率平均约27 cm·a-1;研究区所有石冰川含冰量位于57%~74%之间(平均值为70.1%),对应的总水储量约为2.884 km3.与传统基于“面积-体积”含冰量经验估计方法相比,发现传统方法仅适宜于小面积石冰川的含冰量估算.此外,研究区内石冰川数目约是冰川的10倍,但石冰川与冰川的水储量比值为1:2.7.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雪山地区石冰川的水文效应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料,同时为高寒环境广泛发育的石冰川水储量估计提供了可行...
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 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法定量估计了这些石冰川的含冰量和储水当量.编目清单显示大雪山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4900 m之间,面积介于0.004~1.5 km2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6~32 m之间.研究区石冰川沿坡向最大年运动速率约为125 cm·a-1,所有石冰川年均形变速率平均约27 cm·a-1;研究区所有石冰川含冰量位于57%~74%之间(平均值为70.1%),对应的总水储量约为2.884 km3.与传统基于“面积-体积”含冰量经验估计方法相比,发现传统方法仅适宜于小面积石冰川的含冰量估算.此外,研究区内石冰川数目约是冰川的10倍,但石冰川与冰川的水储量比值为1:2.7.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雪山地区石冰川的水文效应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料,同时为高寒环境广泛发育的石冰川水储量估计提供了可行...
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 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法定量估计了这些石冰川的含冰量和储水当量.编目清单显示大雪山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4900 m之间,面积介于0.004~1.5 km2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6~32 m之间.研究区石冰川沿坡向最大年运动速率约为125 cm·a-1,所有石冰川年均形变速率平均约27 cm·a-1;研究区所有石冰川含冰量位于57%~74%之间(平均值为70.1%),对应的总水储量约为2.884 km3.与传统基于“面积-体积”含冰量经验估计方法相比,发现传统方法仅适宜于小面积石冰川的含冰量估算.此外,研究区内石冰川数目约是冰川的10倍,但石冰川与冰川的水储量比值为1:2.7.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雪山地区石冰川的水文效应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料,同时为高寒环境广泛发育的石冰川水储量估计提供了可行...
石冰川是高寒山区一种常见的冰缘地貌,研究其分布、运动以及水储量对科学认识高山多年冻土的发育条件、演化规律和水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为例,在卫星InSAR遥感支持下揭示了该地区石冰川的分布和运动特征,并耦合“冰-岩”流变动力模型反演了其潜在水储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发育有1352条石冰川,它们的平均面积、海拔和坡度分别为0.176 km2、4603 m和18°。石冰川的平均坡向运动速度约为52.2 mm/yr,最大运动速度约487.3 mm/yr,并且运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表现出强烈的异质特点。含冰量反演结果显示所有石冰川的平均含冰量为68.6%,总体含冰量范围55.2%~72.8%,对应的总储水当量约2.802 km3。根据石冰川的分布位置推断研究区多年冻土发育海拔下限约为3655 m,与已有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资料相符。另外,计算显示研究区石冰川储水当量约是冰川的36%,表明石冰川的水文功能在山区水文模型中不应被忽视。
石冰川是高寒山区一种常见的冰缘地貌,研究其分布、运动以及水储量对科学认识高山多年冻土的发育条件、演化规律和水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为例,在卫星InSAR遥感支持下揭示了该地区石冰川的分布和运动特征,并耦合“冰-岩”流变动力模型反演了其潜在水储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发育有1352条石冰川,它们的平均面积、海拔和坡度分别为0.176 km2、4603 m和18°。石冰川的平均坡向运动速度约为52.2 mm/yr,最大运动速度约487.3 mm/yr,并且运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表现出强烈的异质特点。含冰量反演结果显示所有石冰川的平均含冰量为68.6%,总体含冰量范围55.2%~72.8%,对应的总储水当量约2.802 km3。根据石冰川的分布位置推断研究区多年冻土发育海拔下限约为3655 m,与已有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资料相符。另外,计算显示研究区石冰川储水当量约是冰川的36%,表明石冰川的水文功能在山区水文模型中不应被忽视。
石冰川是一种发育在高寒山区的典型冰缘地貌,其发育、分布和运动特征对高山多年冻土的状态和演化具有指示性意义。针对光学遥感影像解译难以定量判定石冰川活动状态的难题,本文联合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和光学遥感影像地貌解译进行石冰川探测和识别,在大雪山南段编目了860条石冰川,并统计了其关键地貌和活动参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石冰川由南向北分布逐渐集中,表明区域北部冰缘环境更有利于石冰川的发育;区域内石冰川发育的海拔范围在3 638~5 107 m之间,74%石冰川朝向西、西北、北、东北方向发育;97%石冰川的年均形变速率小于100 mm·a-1,并且北部区域石冰川的活动性相较于其他区域更强。基于石冰川面积与含冰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初步估计研究区石冰川储水量为0.963~1.445 km3。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东南缘石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水文和灾害效应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石冰川是一种发育在高寒山区的典型冰缘地貌,其发育、分布和运动特征对高山多年冻土的状态和演化具有指示性意义。针对光学遥感影像解译难以定量判定石冰川活动状态的难题,本文联合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和光学遥感影像地貌解译进行石冰川探测和识别,在大雪山南段编目了860条石冰川,并统计了其关键地貌和活动参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石冰川由南向北分布逐渐集中,表明区域北部冰缘环境更有利于石冰川的发育;区域内石冰川发育的海拔范围在3 638~5 107 m之间,74%石冰川朝向西、西北、北、东北方向发育;97%石冰川的年均形变速率小于100 mm·a-1,并且北部区域石冰川的活动性相较于其他区域更强。基于石冰川面积与含冰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初步估计研究区石冰川储水量为0.963~1.445 km3。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东南缘石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水文和灾害效应提供重要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