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了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内沼泽、柳草、耕地、次生林生境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总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6 430只,隶属于4门7纲17目。土壤动物多样性水平分布表明,同一冻土带内,DG指数均为次生林最大,耕地最小;不同冻土带之间多样性指数基本上由连续多年冻土带向岛状冻土带逐渐减小。土壤动物多样性季节变化表明,不同冻土带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趋势不一致;连续多年冻土带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整个冻土区的变化一致。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同一冻土带沼泽和柳草之间中等相似;沼泽、柳草和次生林与耕地的的相似性是极不相似;不同冻土带不同群落之间极不相似,而不同冻土带同种群落中等相似。
为了掌握疏勒河上游冻土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于2010年6-7月对这一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53头,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与我国西北高原地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相比,疏勒河上游地区的土壤动物数量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极端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尽管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大型土壤动物物种组成方面有较大差别,但其生物量和多样性与植被定量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之间,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过渡类型冻土中的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却显著大于其他2种冻土类型(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