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

在多年冻土区进行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下伏多年冻土热状况,进而影响到冻土地基承载力和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结合高海拔连续多年冻土区某渠道工程,针对溢口开展了多年冻土地温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地温连续观测。基于获得的2019—2020年冬季监测数据,分析了溢口开挖施工过程及后期过水对下伏多年冻土的热影响规律和程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受积水和过水影响,溢口下伏浅层地温对环境气温的季节波动响应不明显,与天然场地浅层地温变化过程显著不同。溢口下伏多年冻土地温较天然场地地温高,且越靠近过水断面,两者差异越大,现有结果表明这一差异为0.4℃左右。鉴于冻土地基强度与变形行为的温度依赖性,建议加强溢口沉降变形及水深、流速、水温等过流水体的关键参数监测工作,为溢口长期热力稳定性预测与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论文 2022-08-18

受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目前处于退化状态,将会对多年冻土区的工程稳定性及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基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4个气象站1955~2011年的气温及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阳坡侧15 m和阴坡侧35 m两个天然测温孔连续35年的实测地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和多年冻土退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升高,进入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又开始逐渐升高,2000年左右开始加剧上升,升温速率呈逐渐增大的特点;风火山地区阳坡侧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在1978~2014年升高0.91℃,阴坡侧在1964~2014年升高0.58℃,多年冻土处于退化状态;在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中,地温曲线类型发生着转变,阳坡侧地温曲线由最初的正梯度型转变为过渡的零梯度型,又转变为目前的负梯度型,阴坡侧地温曲线目前处于正梯度型向零梯度型过渡的阶段;阴坡侧多年冻土的退化程度远小于阳坡侧,阴阳坡冻土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寒季地温差异造成的;天然上限对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为敏感,其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呈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论文 2016-04-20 DOI: 10.13722/j.cnki.jrme.2015.0860

通过分析距桩中不同距离的冻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得出了桩周冻土的回冻时间、不同距离的多年冻土地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变化规律,总结了桩周冻土的温度变化曲线特征是由于混凝土水化热释放热能以及周围冻土释放冷能的双向影响,得到了桩基础水化热的扩散半径。试验结果对多年冻土地区工业、民用建筑的建设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意义。

期刊论文 2013-09-0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