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现有的地表温度数据主要包括点位观测的地表和浅表层地温数据,以及遥感反演、模式模拟和再分析等手段获取和制备的空间数据。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数据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表现较好,但受实测数据稀缺的限制以及对多年冻土特殊下垫面考量不足的影响,该数据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和修正。文中基于多年冻土区2008—2018年7个站点的逐日连续地表温度定点观测数据,对CLDAS地表温度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下垫面类型下,CLDAS地表温度的适用性情况。结果表明:CLDAS在7个站点的地表温度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bias=2.09℃,MAE=3.64℃,RMSE=4.67℃,R2=0.83),主要表现为对地表温度的高估。其中,CLDAS在融化期的适用性相对较好,在冻融交替期、冻结期的适用性较差;在高寒荒漠、高寒荒漠草原地区的适用性较好,在高寒沼泽草甸地区的适用性较差。据此,在考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积雪深度、高程、坡度、坡向、土壤质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基础上,构建了多元逐步回归校...

期刊论文 2023-10-10

在冻土地层钻探过程中,不合理的作业方案可能引发井壁坍塌、井口沉降等一系列工程问题,而弄清深层冻土力学演化规律是施工设计的基础。为此,用漠河冻土重塑了不同深度冻土的模拟岩样,开展了不同围压、温度条件下的冻土三轴力学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冻土应力–应变曲线特征。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对冻土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构建了冻土强度准则。研究发现:模拟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呈非线性变形特征,在冻结状态下,温度、围压对土体强度起主要作用;非冻结状态下,其强度由围压和土体深度决定;冻土强度由土体骨架强度和孔隙中冰的胶结强度构成,其骨架强度满足MohrCoulomb强度准则,内聚力、内摩擦角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孔隙中冰的胶结强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增强,随围压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基于此构建了漠河冻土强度准则,验证结果表明,可以较好地表征漠河冻土融化–冻结状态下的强度分布。

期刊论文 2021-05-13

多年冻土区的沥青公路病害类型与沥青面层温度场密切相关。为探究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在国道G109安多-唐古拉山段K3357处(海拔5 231 m)建立观测点,包括在沥青路面面层不同深度埋设ZDR系列温度记录仪,在路旁架设TRM-ZS2气象站,对路面不同深度的温度、环境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进行连续跟踪,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路面温度场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温度波动范围逐渐变小;温度场与气温和太阳辐射皆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性较低;气温是影响温度场的最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仅在9~21时对温度场具有影响作用;气温与太阳辐射对温度场的影响分别具有1.5小时和2.5小时的滞后性。

期刊论文 2021-04-21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1.01.01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