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研究了俄罗斯最南端冻土地带城市化对冻土环境的影响。对20世纪城市化与气候变化同步集成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充分考虑了植物景观和城市环境的功能区域对城市化冻土的影响。此外,提出了适应城市化的措施进而控制在自然-技术系统下工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论文 2014-11-04 DOI: 10.13524/j.2095-008x.2014.03.051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东北冻土区是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区内冻土退化显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融区扩大;多年冻土岛消失及多年冻土南界北移等几个方面.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归结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变暖,降水和积雪时段和厚度等气候变化因素.以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已对该区冻土和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了多年冻土的快速、显著和大规模退化,但其影响机制的合理解释还需深入研究.

期刊论文 2009-12-08

【中文摘要】针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城市化发展所引起的河流水系变化、洪涝干旱加剧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首先以遥感和GIS作支持,采用数字流域技术,结合历史各时期流域下垫面图件资料,通过河网水系分级量算、形态特征统计以及图形叠加对比等方法,探讨城市化发展等人类活动对河网格局演化以及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分析河流系统变异与流域水循环及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 探讨变化环境下的水文过程演化规律;其次通过不同时期水文水环境资料的对比分析以及各典型流域的野外监测与观测实验,探讨在高度城市化下,河流系统变异对径流过程、水生态系统以及暴雨洪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文综合模拟模型,模拟预测由于城市化发展、河流水系格局变化而导致的洪涝干旱孕灾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最终寻求减轻灾害损失、维护河流生态平衡的对策措施,从而为该区水环境保护,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008-01

【中文摘要】大型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导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高质量的环境治理方法技术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环境评价基础之上,因此,需要多元化的高精度、高分辨、快速、低成本且适于大范围大尺度的环境评价方法技术。环境磁学是指应用岩石磁性的分析测量技术,并与岩矿及化学成分相结合,研究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由于工业与人类活动等导致物质中磁性颗粒的搬运、沉积和改造。本项目采用实验分析与现场原位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并与污染物质成分分析相结合。以武汉市东湖地区尘埃、地表土壤及湖沉积物的磁性参量与重金属及相关化学成分分析数据为基础;以污染物质的磁性与化学成分关系研究为主线;以污染物质磁性的形成机理研究为重点;以控制污染物质磁性结构特征的环境演化过程分析为桥梁,探索新的高精度、高分辨、快速和非破坏的城市环境评价方法技术,并通过对比武汉市与香港地区尘埃的环境磁性结构特征,探讨大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与环境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005-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