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了2016年和2018年发生在西藏阿汝错和色东普沟的冰崩灾害,重现了两次冰崩灾害事件全过程,2022年2月还对阿汝错冰崩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阿汝错53号冰崩是一起冰川前部断裂解体后发生的冰崩,冰崩体于2018年7月全部消融,而阿汝错50号冰崩是一起典型的冰川前部垮塌产生的冰崩,2021年6月22日仍有冰崩体面积0.58 km2。2017年和2018年4次大规模冰崩—岩崩—碎屑流事件不仅对色东普沟地表地貌形态和沟口水流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色东普流域造成了重大灾害。西藏东西两次冰崩灾害事件是气候变暖和局地强降水作用在特定的高山冰雪地形地貌结构上发生的。其中,阿汝错冰崩事件是由气候和天气驱动的外力强迫作用在该区多温和软性基岩的冰川特性上引起的,是一起历史罕见的低角度冰川的巨大灾难性不稳定事件。气候变暖引起的冰雪消融和局地强降雨是色东普沟冰崩–岩崩灾害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且呈多发、频发、周期性特点,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仍会多次发生。
利用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了2016年和2018年发生在西藏阿汝错和色东普沟的冰崩灾害,重现了两次冰崩灾害事件全过程,2022年2月还对阿汝错冰崩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阿汝错53号冰崩是一起冰川前部断裂解体后发生的冰崩,冰崩体于2018年7月全部消融,而阿汝错50号冰崩是一起典型的冰川前部垮塌产生的冰崩,2021年6月22日仍有冰崩体面积0.58 km2。2017年和2018年4次大规模冰崩—岩崩—碎屑流事件不仅对色东普沟地表地貌形态和沟口水流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色东普流域造成了重大灾害。西藏东西两次冰崩灾害事件是气候变暖和局地强降水作用在特定的高山冰雪地形地貌结构上发生的。其中,阿汝错冰崩事件是由气候和天气驱动的外力强迫作用在该区多温和软性基岩的冰川特性上引起的,是一起历史罕见的低角度冰川的巨大灾难性不稳定事件。气候变暖引起的冰雪消融和局地强降雨是色东普沟冰崩–岩崩灾害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且呈多发、频发、周期性特点,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仍会多次发生。
本数据集是基于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的支持,于2017–2020年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三个典型积雪区获取的积雪特性地面调查数据。调查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完整的积雪季节,调查属性包括: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积雪温度、雪粒径、p H值、阴阳离子等物理和化学特性。调查数据经过自检、交叉检查等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形成了7个数据集,并撰写了详细的说明文档。本数据是首个覆盖中国典型积雪区、包含完整积雪季节,且观测理化特性最全面的积雪特性数据,可以为我国积雪遥感反演、积雪分类、积雪水资源估算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本数据集是基于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的支持,于2017–2020年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三个典型积雪区获取的积雪特性地面调查数据。调查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完整的积雪季节,调查属性包括: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积雪温度、雪粒径、p H值、阴阳离子等物理和化学特性。调查数据经过自检、交叉检查等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形成了7个数据集,并撰写了详细的说明文档。本数据是首个覆盖中国典型积雪区、包含完整积雪季节,且观测理化特性最全面的积雪特性数据,可以为我国积雪遥感反演、积雪分类、积雪水资源估算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