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本项目通过对巴丹吉林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的野外考察,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获得了对沙漠地区水循环、水质演化、沙物质特征及其来源的新认识和(或)新证据,结果对于研究沙漠景观形成演变、沙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借助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水和南缘地区地下水离子化学成份新的分析与测定及其环境同位素分析,项目进一步论证了沙漠地区湖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认为沙漠东南部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当地降水。依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的河水及地下水的测定结果,提出研究区河水中溶解物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作用控制,而地下水中溶解物则主要来自蒸发岩,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已造成轻度污染。项目利用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手段,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流域为单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不同地区的沙的粗粒组份差别明显,应来自不同的源地;而细粒组份性质相近,应是高度混合均一化的结果。通过对全国几个典型沙漠、沙地沙样石英氧同位素的系统测定、分析,证实了各个区域在沙样石英颗粒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上的差异,进一步说明我国沙漠为"就地起沙"。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