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多年冻土地区地基融沉对公路路用性能的影响,以前嫩公路昆仑气道口至伊春绥棱界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实际勘测资料和冻土地区融沉处理方式上,对试验断面地质条件的相异性进行比较,配合三种地基融沉处理方式(包括碎石桩技术、水稳砂砾桩技术和换填砂砾技术),以尽量避免和减少工程干预对多年冻土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不同的地质情况应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地基融沉处理方式,这对防治公路工程病害和提高运输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1)处理多年冻土地基有被动保护、主动降温、被动保护结合主动降温、两种主动降温相结合、以桥代路等多种工程结构,各种处理多年冻土地基结构的功效不同。为合理使用处理多年冻土的工程结构,需统筹考虑影响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级。(2)根据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级及对应的工程结构,估算工程费用,为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选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良好、一般、差、极差四级,分别采用普通路基、单一主动降温措施、两种主动降温措施组合、以桥代路等工程结构通过。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通车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 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级的设想可行,对应采用的工程结构稳定可靠。(2)多年冻土区极差地段以桥代路,估算造价为4 000万元/km,为其他等级地段多年冻土工程费用的4.4~15.4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选线时,对多处不同类型的极差地段进行了绕避或以最短的距离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