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冻土季节的施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处理不当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严重影响结构物安全及整体性能。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通过研究有效的季节性冻土防治施工措施,来应对季节性冻土带来的挑战,保障结构物安全和整体结构性能的稳定。
针对盐渍土产生的盐溶、盐胀及季节性冻土的冻胀、融沉等问题,以甘肃某电力工程为例,对盐渍化冻土地区电厂建构筑物工程地质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后续处理盐渍化冻土这一特殊地质地基提供依据。
高原冻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地基的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变形威胁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服役性能。为满足工程基础的工后沉降与沉降差要求,同时减少对下部冻土的扰动,以多年冻融区过渡段某富水场地为例,开展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对比块石抛填和块石抛填+换填两种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结果表明,针对包括淤泥质泥岩、粉砂质土、中粗砂、冻融区过渡带四种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块石抛填方案均出现翻浆、冒泥等现象,无法碾压达成地基处理要求,而采用块石抛填+换填处理方案,经8~10遍碾压后,压实度均能达到要求。
冻土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多相体系,由矿物颗粒、冰、未冻水和气体组成,其性质与一般土有很大的差别。世界上的冻土面积大概占陆地总面积的23%,我国作为世界冻土第三大国,冻土在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更是不容忽视。然而,多年冻土会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以及跑道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因此,关于冻土在冻胀和融陷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和它对路基影响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于冻土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将根据现有的数据对多年冻土地区跑道路基土的性质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寒区工程建设现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在建设工程中,特殊地质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也成为亟待研究的方向。针对冻土这一特殊地质,对其工程特性分析,对比现有冻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发现现大量工程都是采用单一的设计原则去改善地基基础的状态。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处理冻土这一特殊地质地基提供依据。
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渠道季节性冻土冻胀灾害,在河北省境内分布普遍且问题突出。其中第S1~S12标段渠道地基岩性主要为壤土、砂壤土、粉细砂,均须考虑冻胀问题。渠道设计时针对不同的地基岩性虽然采取了不同的防治冻胀的措施,但仍有部分渠道衬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胀破坏。通过对工程中的季节性冻土发生冻胀破坏的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阐明了不同冻胀破坏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从预防和优化防冻设计角度提出了防冻胀的方法和地基处理措施。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机场跑道相较于一般线性道路、铁路工程,其难度表现在道面幅宽相对较大,对地面承载力及平整度要求高,飞机荷载对地基产生的应力也较高,影响深度也更大;地基的冻胀、融沉等特性对机场跑道地基性能影响也更大,尤其是不均匀沉降问题更加突出;另外在飞机荷载等高应力作用下冻土的流变现象将更加突出,使冻土稳定性与变形控制等更加困难。因此,对多年冻土区机场跑道地基冰冻灾害的形式及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了多种病害治理措施,希望对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在众多工程实施中常遇到冻土地基,它有着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甚至会导致建筑倾斜倒塌。本文分析了冻土的成因、分布规律,总结了冻土的工程特性,并对冻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了说明。
以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工程的冬季施工实例,介绍了高寒季节性冻土地区在大规模场平和高填方强夯地基冬季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措施。采取了地温测量、强夯试打、探槽观测3项观测探查措施确定场地冻夹层消融的时间。工程检测结果表明,地基处理全部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