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季节冻土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均作出了规定,文章在满足冻土地区地基基础设计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对两种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季节冻土地区地基基础设计的关键条款,提出应用建议。
以某水利枢纽多年冻土为例,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冻土土工试验和地温观测数据,分析工程区多年冻土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冻胀性、融沉性、热学性质等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通过大庆季节冻土场地冬季现场实测试验,实测枕木-路基在列车高速行驶振动荷载作用下振动加速度反应,研究了季节冻土区铁路冬季列车行驶振动加速度反应的变化规律。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1)列车通过时,枕木主要以竖向振动和横向振动为主;路基近线路中心线处以竖向振动为主,稍远处以纵向振动为主,达到一定距离时主要以横向振动和竖向振动为主;(2)枕木—路基的振动反应与列车类型、行驶速度等因素有关;(3)列车荷载引起的路基振动加速度值随与线路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上述研究对真实了解季节冻土场地的枕木-路基体系的动力性能、冻土层对路基振动反应的影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季节冻土区轨道路基的设计、施工、养护提供依据,给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际依据。
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拼装式涵洞地基温度和沉降的观测,研究多年冻土区拼装式涵洞现浇混凝土基础对冻土的热扰动影响、地基的回冻规律和冻土人为上限的变化特征,分析涵洞结构随地基冻胀、融沉产生的变形。经过2个冻融周期的现场测试和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清水河细颗粒高温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施工的时间若选在10月下旬,明挖基坑及现浇基础混凝土对基底以下多年冻土的影响深度为1.1~1.3 m,施工扰动、融化后的冻土地基回冻时间为45~50 d,涵洞基础施工2年后多年冻土地基人为上限上升了1.0 m左右,冻土上限沿涵洞中轴线在其中部上升大,两端上升较小,这说明涵洞路基和涵洞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涵洞建成1年后地基沉降大部分已发生,且2年中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本稳定。
介绍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类型和特性,阐述了多年冻土对输变电工程地基与基础的危害及破坏机理,并对多年冻土地区输变电工程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设计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若干设计建议,可供多年冻土地区输变电工程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