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文章采用室内试验的方式探讨了水工混凝土在季节性冻土期的冻融膨胀特征。结果表明:冻结初始阶段膨胀曲线的斜率较大,变化较快,冻土含水率与冻融膨胀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缓冻阶段斜率逐渐减小,其速率变化减缓直至冻结稳定阶段,土壤含水率与冻融膨胀率的相关性减弱;影响辽宁地区水工混凝土冻融膨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水土含水率。

期刊论文 2022-11-24 DOI: 10.14122/j.cnki.hskj.2022.10.030

山地多年冻土的异质性影响其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且对有机碳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集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三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8个活动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49.50kg·m-2),高寒草甸次之(11.22 kg·m-2),高寒草原最低(7.30 kg·m-2)。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剖面垂直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的表层聚集性。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和细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一般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颗粒组成解释了96.39%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其中土壤含水率贡献了81.53%,pH值和土壤粒度分别贡献了9.33%和4.75%。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山地多年冻土土壤含水率是控制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2018-05-29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为4000m左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藏东南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藏东南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m左右。色季拉山位于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所跨越,海拔4728米。由于色季拉山的特殊的地理、地形、气候条件,导致山顶分布广泛的季节性冻土。本文以色季拉山山顶季节性冻土为研究对象,对藏东南地区季节性冻土产生的原因,冻土的深度,冻土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期刊论文 2018-02-05

准噶尔盆地南缘处于沙漠绿洲交汇处,生态环境脆弱,当地植被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降雪融化形成的水源,是当地沙漠植被赖以生存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根据在当地沙丘多点取土,测得沙丘阳坡、背阴坡和沙谷的冬季冻土深度分别13 cm、29 cm、32 cm;利用烘干法测土壤质量含水率,计算出沙丘阳坡、背阴坡和沙谷的累积含水量分别为1.3 mm,2.1 mm,1.67 mm;同时测量三点的植被覆盖率变化,得出当地沙漠不同地形的含水率变化和植被覆盖率的关系,为当地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论文 2009-08-21

基于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冬小麦田单点入渗试验 ,讨论了土壤含水率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入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含水率对冻融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显著。土壤入渗能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 ;冻融土壤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符合幂函数规律 ;高土壤含水率导致的水力传导度减小是冻土入渗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农田冬春灌溉、确定合理灌水技术参数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