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7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6-13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6-13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6-13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6-13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6-13

寒区岩石常因经受冻融循环作用而产生冻融变形累积,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岩石累积冻融变形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基于砂岩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砂岩多周期累积变形特性,并探究了冻结温度、降温速率、饱和度、孔隙率对其累积冻融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压汞法对冻融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裂隙分布、孔径分布演化进行测试,以揭示砂岩宏观冻融变形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远大于首周期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寒区工程以单周期冻融应变为依据进行工程响应分析存在显著风险,以累积冻融变形为依据更合理。冻结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增大或孔隙率增大时,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增大。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内部微观孔隙、裂隙逐渐发育,颗粒间的连接也逐渐松散,内部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径范围内孔隙明显增多,孔隙总体积也相应增大,产生无法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产生宏观上随冻融循环次数逐渐增长的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

期刊论文 2025-02-18 DOI: 10.16285/j.rsm.2024.0418

寒区岩石常因经受冻融循环作用而产生冻融变形累积,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岩石累积冻融变形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基于砂岩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砂岩多周期累积变形特性,并探究了冻结温度、降温速率、饱和度、孔隙率对其累积冻融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压汞法对冻融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裂隙分布、孔径分布演化进行测试,以揭示砂岩宏观冻融变形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远大于首周期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寒区工程以单周期冻融应变为依据进行工程响应分析存在显著风险,以累积冻融变形为依据更合理。冻结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增大或孔隙率增大时,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增大。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内部微观孔隙、裂隙逐渐发育,颗粒间的连接也逐渐松散,内部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径范围内孔隙明显增多,孔隙总体积也相应增大,产生无法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产生宏观上随冻融循环次数逐渐增长的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

期刊论文 2025-02-18 DOI: 10.16285/j.rsm.2024.0418

寒区岩石常因经受冻融循环作用而产生冻融变形累积,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岩石累积冻融变形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基于砂岩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砂岩多周期累积变形特性,并探究了冻结温度、降温速率、饱和度、孔隙率对其累积冻融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压汞法对冻融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裂隙分布、孔径分布演化进行测试,以揭示砂岩宏观冻融变形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远大于首周期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寒区工程以单周期冻融应变为依据进行工程响应分析存在显著风险,以累积冻融变形为依据更合理。冻结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增大或孔隙率增大时,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增大。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内部微观孔隙、裂隙逐渐发育,颗粒间的连接也逐渐松散,内部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径范围内孔隙明显增多,孔隙总体积也相应增大,产生无法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产生宏观上随冻融循环次数逐渐增长的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

期刊论文 2025-02-18 DOI: 10.16285/j.rsm.2024.0418

寒区岩石常因经受冻融循环作用而产生冻融变形累积,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岩石累积冻融变形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基于砂岩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砂岩多周期累积变形特性,并探究了冻结温度、降温速率、饱和度、孔隙率对其累积冻融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压汞法对冻融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裂隙分布、孔径分布演化进行测试,以揭示砂岩宏观冻融变形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远大于首周期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寒区工程以单周期冻融应变为依据进行工程响应分析存在显著风险,以累积冻融变形为依据更合理。冻结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增大或孔隙率增大时,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增大。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内部微观孔隙、裂隙逐渐发育,颗粒间的连接也逐渐松散,内部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径范围内孔隙明显增多,孔隙总体积也相应增大,产生无法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产生宏观上随冻融循环次数逐渐增长的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

期刊论文 2025-02-18 DOI: 10.16285/j.rsm.2024.0418

寒区岩石常因经受冻融循环作用而产生冻融变形累积,对工程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岩石累积冻融变形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基于砂岩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砂岩多周期累积变形特性,并探究了冻结温度、降温速率、饱和度、孔隙率对其累积冻融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压汞法对冻融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裂隙分布、孔径分布演化进行测试,以揭示砂岩宏观冻融变形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远大于首周期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寒区工程以单周期冻融应变为依据进行工程响应分析存在显著风险,以累积冻融变形为依据更合理。冻结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增大或孔隙率增大时,砂岩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均增大。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内部微观孔隙、裂隙逐渐发育,颗粒间的连接也逐渐松散,内部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径范围内孔隙明显增多,孔隙总体积也相应增大,产生无法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产生宏观上随冻融循环次数逐渐增长的累积冻胀应变和残余应变。

期刊论文 2025-02-18 DOI: 10.16285/j.rsm.2024.0418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97条,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