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

雅鲁藏布江中游山高谷深,宽谷-峡谷相间分布,堵江事件时有发生。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雅鲁藏布江中游发育多个古堰塞湖,但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仍未可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格嘎古湖、杰德秀古湖和大竹卡古湖3处可能堵江的沟谷(则隆弄沟、扎巴沟、琼玛岗日沟)为研究区域,对其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进行分析。文章利用PalaeoIce模型,模拟恢复了三处沟谷内的古冰川。新冰期则隆弄冰川面积60.41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2.7倍,体积为8.00±1.60 km3;扎巴沟可能在末次冰期的冰川面积为4.04 km2,体积为0.23±0.05 km3;末次冰期琼玛岗日冰川(G090321E29251N)面积6.55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11.9倍,体积为0.75±0.15 km3,物质平衡线为5398 m,相比现代冰川降低151 m。结果表明,则隆弄沟谷较陡呈漏斗状,且全新世新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大,冰舌深入下方河道直接堵江,形成格嘎古堰塞湖;扎巴沟平缓且谷口呈喇叭...

期刊论文 2024-12-11

雅鲁藏布江中游山高谷深,宽谷-峡谷相间分布,堵江事件时有发生。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雅鲁藏布江中游发育多个古堰塞湖,但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仍未可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格嘎古湖、杰德秀古湖和大竹卡古湖3处可能堵江的沟谷(则隆弄沟、扎巴沟、琼玛岗日沟)为研究区域,对其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进行分析。文章利用PalaeoIce模型,模拟恢复了三处沟谷内的古冰川。新冰期则隆弄冰川面积60.41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2.7倍,体积为8.00±1.60 km3;扎巴沟可能在末次冰期的冰川面积为4.04 km2,体积为0.23±0.05 km3;末次冰期琼玛岗日冰川(G090321E29251N)面积6.55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11.9倍,体积为0.75±0.15 km3,物质平衡线为5398 m,相比现代冰川降低151 m。结果表明,则隆弄沟谷较陡呈漏斗状,且全新世新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大,冰舌深入下方河道直接堵江,形成格嘎古堰塞湖;扎巴沟平缓且谷口呈喇叭...

期刊论文 2024-12-11

雅鲁藏布江中游山高谷深,宽谷-峡谷相间分布,堵江事件时有发生。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雅鲁藏布江中游发育多个古堰塞湖,但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仍未可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格嘎古湖、杰德秀古湖和大竹卡古湖3处可能堵江的沟谷(则隆弄沟、扎巴沟、琼玛岗日沟)为研究区域,对其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进行分析。文章利用PalaeoIce模型,模拟恢复了三处沟谷内的古冰川。新冰期则隆弄冰川面积60.41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2.7倍,体积为8.00±1.60 km3;扎巴沟可能在末次冰期的冰川面积为4.04 km2,体积为0.23±0.05 km3;末次冰期琼玛岗日冰川(G090321E29251N)面积6.55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11.9倍,体积为0.75±0.15 km3,物质平衡线为5398 m,相比现代冰川降低151 m。结果表明,则隆弄沟谷较陡呈漏斗状,且全新世新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大,冰舌深入下方河道直接堵江,形成格嘎古堰塞湖;扎巴沟平缓且谷口呈喇叭...

期刊论文 2024-12-11

雅鲁藏布江中游山高谷深,宽谷-峡谷相间分布,堵江事件时有发生。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雅鲁藏布江中游发育多个古堰塞湖,但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仍未可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格嘎古湖、杰德秀古湖和大竹卡古湖3处可能堵江的沟谷(则隆弄沟、扎巴沟、琼玛岗日沟)为研究区域,对其冰川演化与堵江关系进行分析。文章利用PalaeoIce模型,模拟恢复了三处沟谷内的古冰川。新冰期则隆弄冰川面积60.41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2.7倍,体积为8.00±1.60 km3;扎巴沟可能在末次冰期的冰川面积为4.04 km2,体积为0.23±0.05 km3;末次冰期琼玛岗日冰川(G090321E29251N)面积6.55 km2,较现代冰川扩大了11.9倍,体积为0.75±0.15 km3,物质平衡线为5398 m,相比现代冰川降低151 m。结果表明,则隆弄沟谷较陡呈漏斗状,且全新世新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大,冰舌深入下方河道直接堵江,形成格嘎古堰塞湖;扎巴沟平缓且谷口呈喇叭...

期刊论文 2024-12-11

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冰川发育,峡谷与宽谷呈串珠状分布,峡谷区山高谷深,易发生堵江事件。其中,发育于日喀则宽谷和大竹卡-约居峡谷的大竹卡古堰塞湖成因尚不明确。为探究其成因,以大竹卡-约居峡谷出口的约居段为研究区,通过地貌调查和粒度分析方法,发现大竹卡古堰塞湖可能在此处形成堰塞坝。地貌和粒度分析表明,上部沟谷沉积物多为冰碛物,沟谷下部为泥石流沉积物,推断在约居南岸山谷可能发生过冰缘湖泊溃决。其溃决洪水携带冰碛物,并冲刷山谷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在陡峭山谷中,倾泻而下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坝体可能对应于大竹卡古堰塞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山区冰川退缩,冰缘湖泊溃决的概率增加。本研究对于青藏高原的防洪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5-13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24.03.010

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冰川发育,峡谷与宽谷呈串珠状分布,峡谷区山高谷深,易发生堵江事件。其中,发育于日喀则宽谷和大竹卡-约居峡谷的大竹卡古堰塞湖成因尚不明确。为探究其成因,以大竹卡-约居峡谷出口的约居段为研究区,通过地貌调查和粒度分析方法,发现大竹卡古堰塞湖可能在此处形成堰塞坝。地貌和粒度分析表明,上部沟谷沉积物多为冰碛物,沟谷下部为泥石流沉积物,推断在约居南岸山谷可能发生过冰缘湖泊溃决。其溃决洪水携带冰碛物,并冲刷山谷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在陡峭山谷中,倾泻而下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坝体可能对应于大竹卡古堰塞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山区冰川退缩,冰缘湖泊溃决的概率增加。本研究对于青藏高原的防洪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5-13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24.03.010

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冰川发育,峡谷与宽谷呈串珠状分布,峡谷区山高谷深,易发生堵江事件。其中,发育于日喀则宽谷和大竹卡-约居峡谷的大竹卡古堰塞湖成因尚不明确。为探究其成因,以大竹卡-约居峡谷出口的约居段为研究区,通过地貌调查和粒度分析方法,发现大竹卡古堰塞湖可能在此处形成堰塞坝。地貌和粒度分析表明,上部沟谷沉积物多为冰碛物,沟谷下部为泥石流沉积物,推断在约居南岸山谷可能发生过冰缘湖泊溃决。其溃决洪水携带冰碛物,并冲刷山谷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在陡峭山谷中,倾泻而下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坝体可能对应于大竹卡古堰塞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山区冰川退缩,冰缘湖泊溃决的概率增加。本研究对于青藏高原的防洪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5-13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24.03.010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期刊论文 2022-09-20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期刊论文 2022-09-20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期刊论文 2022-09-20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9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