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78—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辖区内1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雪量、雪深度资料,对暴雪时空分布特征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合2000—2023年暴雪对设施大棚危害的灾情资料,选取最大积雪深度、日累积积雪深度≥5cm日数、日累积积雪深度≥10cm日数为设施农业大棚危险性评价指标,对设施大棚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978—2023年衡水市共出现26 d暴雪日,暴雪总站次达160站次,平均每年3.5站次;暴雪集中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最早为11月7日,最晚为4月25日,跨秋、冬、春3季;暴雪大多出现在深秋(11月)和冬末春初(2月、3月)。1978—2023年衡水市暴雪站次总体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趋势;各站暴雪站次为12~17站次,其中南部枣强县、故城县的暴雪站次最大,为17次;景县的暴雪站次最少,为12次。衡水市最大积雪深度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减少,最大积雪深度为15~21 cm,北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7~21 cm,其他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5~19 cm。东南部的景县、故城县,西北部的安平县以及中部武邑县的局部区域,属于暴雪对设施大棚影响的高危险区或较...
利用1978—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辖区内1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雪量、雪深度资料,对暴雪时空分布特征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合2000—2023年暴雪对设施大棚危害的灾情资料,选取最大积雪深度、日累积积雪深度≥5cm日数、日累积积雪深度≥10cm日数为设施农业大棚危险性评价指标,对设施大棚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978—2023年衡水市共出现26 d暴雪日,暴雪总站次达160站次,平均每年3.5站次;暴雪集中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最早为11月7日,最晚为4月25日,跨秋、冬、春3季;暴雪大多出现在深秋(11月)和冬末春初(2月、3月)。1978—2023年衡水市暴雪站次总体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趋势;各站暴雪站次为12~17站次,其中南部枣强县、故城县的暴雪站次最大,为17次;景县的暴雪站次最少,为12次。衡水市最大积雪深度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减少,最大积雪深度为15~21 cm,北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7~21 cm,其他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5~19 cm。东南部的景县、故城县,西北部的安平县以及中部武邑县的局部区域,属于暴雪对设施大棚影响的高危险区或较...
利用1978—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辖区内1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雪量、雪深度资料,对暴雪时空分布特征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合2000—2023年暴雪对设施大棚危害的灾情资料,选取最大积雪深度、日累积积雪深度≥5cm日数、日累积积雪深度≥10cm日数为设施农业大棚危险性评价指标,对设施大棚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978—2023年衡水市共出现26 d暴雪日,暴雪总站次达160站次,平均每年3.5站次;暴雪集中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最早为11月7日,最晚为4月25日,跨秋、冬、春3季;暴雪大多出现在深秋(11月)和冬末春初(2月、3月)。1978—2023年衡水市暴雪站次总体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趋势;各站暴雪站次为12~17站次,其中南部枣强县、故城县的暴雪站次最大,为17次;景县的暴雪站次最少,为12次。衡水市最大积雪深度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减少,最大积雪深度为15~21 cm,北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7~21 cm,其他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5~19 cm。东南部的景县、故城县,西北部的安平县以及中部武邑县的局部区域,属于暴雪对设施大棚影响的高危险区或较...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地PGA区划图,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PGA=0.2g的范围有所扩大。场地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与冻土层温度及厚度、季节融化层厚度、冻土夹层厚度及其埋深有关。完全冻结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影响,季节融化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季节融化层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厚度影响,多年冻土夹层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夹层厚度及埋深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内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重大冻土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寒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等提供参...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地PGA区划图,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PGA=0.2g的范围有所扩大。场地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与冻土层温度及厚度、季节融化层厚度、冻土夹层厚度及其埋深有关。完全冻结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影响,季节融化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季节融化层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厚度影响,多年冻土夹层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夹层厚度及埋深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内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重大冻土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寒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等提供参...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地PGA区划图,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PGA=0.2g的范围有所扩大。场地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与冻土层温度及厚度、季节融化层厚度、冻土夹层厚度及其埋深有关。完全冻结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影响,季节融化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季节融化层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厚度影响,多年冻土夹层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夹层厚度及埋深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内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重大冻土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寒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等提供参...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地PGA区划图,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PGA=0.2g的范围有所扩大。场地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与冻土层温度及厚度、季节融化层厚度、冻土夹层厚度及其埋深有关。完全冻结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影响,季节融化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季节融化层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厚度影响,多年冻土夹层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夹层厚度及埋深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内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重大冻土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寒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等提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