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南极冰盖消融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利用2003年1月—2016年6月的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该地区冰盖质量变化,并采用去相关滤波P3M6加上300 km Fan滤波的组合算法削弱条带误差等影响,扣除冰后回弹和泄露误差影响。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整体表现为加速消融趋势,其质量变化率为(-101.27±7.02) Gt/a,其中西南极和南极半岛呈现质量消融,其质量变化率分别为(-148.35±6.78) Gt/a和(-22.01±1.44) Gt/a,而东南极表现为质量积累,其质量变化率为(69.09±2.64) Gt/a。
为了研究南极冰盖消融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利用2003年1月—2016年6月的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该地区冰盖质量变化,并采用去相关滤波P3M6加上300 km Fan滤波的组合算法削弱条带误差等影响,扣除冰后回弹和泄露误差影响。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整体表现为加速消融趋势,其质量变化率为(-101.27±7.02) Gt/a,其中西南极和南极半岛呈现质量消融,其质量变化率分别为(-148.35±6.78) Gt/a和(-22.01±1.44) Gt/a,而东南极表现为质量积累,其质量变化率为(69.09±2.64) Gt/a。
【中文摘要】本项目借助分子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和运用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西南极海域和湖泊沉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从分子级水平定量提取古环境、古生态信息,建立这些指标与现代环境参数的定量关系- - 进而捕捉沉积地层记录中可能的生物事件和环境事件留下的痕迹。 通过特殊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碳、氢同位素(δ13C、δD)以及微体化石在地层中垂向变量- - 直接反演特有生物种群落结构和生产量变化;通过浮游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估算海水古温度和古盐度,识别ENSO引起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异常- - 进而恢复地质历史上的ENSO事件;对比和整合研究这些特殊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δ13C和δD、环境分子标志物的精细结构、分子组合指数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事件的信息,进而揭示南极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对ENSO这一突发事件的生态响应和反馈、及其这一关键过程对碳循环的可能影响。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