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质板岩是一种力学性质明显呈横观各向同性的岩体,其岩层倾角对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及冻胀力分布特征,依托G219线新藏公路黑恰隧道工程,采用不同层理倾角饱和炭质板岩单向冻结试验、不均匀冻胀力理论模型和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原位测试等手段,探究炭质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特性、隧道温度场和围岩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单向冻结状态下,板岩不均匀冻胀系数随温度梯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层理结构对板岩不均匀冻胀性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冻结方向与层理倾角越大,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越大,不均匀冻胀性越强;(2)黑恰隧道施工期洞口段围岩冻融圈包络图呈现梨形,在拱脚处温度最低、冻结深度最大,最大冻深为2.97 m;(3)围岩–结构实测冻胀力在0.08~0.63 MPa范围,其中左拱脚处最大,左拱肩处最小;(4)在不均匀冻胀系数考虑冻结方向与板岩层理倾角关系的条件下,寒区隧道不均匀冻胀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征了横观各向同性围岩的不均匀冻胀特征,可为寒区横观各向同性围岩隧道冻害高风险部位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炭质板岩是一种力学性质明显呈横观各向同性的岩体,其岩层倾角对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及冻胀力分布特征,依托G219线新藏公路黑恰隧道工程,采用不同层理倾角饱和炭质板岩单向冻结试验、不均匀冻胀力理论模型和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原位测试等手段,探究炭质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特性、隧道温度场和围岩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单向冻结状态下,板岩不均匀冻胀系数随温度梯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层理结构对板岩不均匀冻胀性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冻结方向与层理倾角越大,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越大,不均匀冻胀性越强;(2)黑恰隧道施工期洞口段围岩冻融圈包络图呈现梨形,在拱脚处温度最低、冻结深度最大,最大冻深为2.97 m;(3)围岩–结构实测冻胀力在0.08~0.63 MPa范围,其中左拱脚处最大,左拱肩处最小;(4)在不均匀冻胀系数考虑冻结方向与板岩层理倾角关系的条件下,寒区隧道不均匀冻胀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征了横观各向同性围岩的不均匀冻胀特征,可为寒区横观各向同性围岩隧道冻害高风险部位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炭质板岩是一种力学性质明显呈横观各向同性的岩体,其岩层倾角对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及冻胀力分布特征,依托G219线新藏公路黑恰隧道工程,采用不同层理倾角饱和炭质板岩单向冻结试验、不均匀冻胀力理论模型和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原位测试等手段,探究炭质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特性、隧道温度场和围岩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单向冻结状态下,板岩不均匀冻胀系数随温度梯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层理结构对板岩不均匀冻胀性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冻结方向与层理倾角越大,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越大,不均匀冻胀性越强;(2)黑恰隧道施工期洞口段围岩冻融圈包络图呈现梨形,在拱脚处温度最低、冻结深度最大,最大冻深为2.97 m;(3)围岩–结构实测冻胀力在0.08~0.63 MPa范围,其中左拱脚处最大,左拱肩处最小;(4)在不均匀冻胀系数考虑冻结方向与板岩层理倾角关系的条件下,寒区隧道不均匀冻胀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征了横观各向同性围岩的不均匀冻胀特征,可为寒区横观各向同性围岩隧道冻害高风险部位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炭质板岩是一种力学性质明显呈横观各向同性的岩体,其岩层倾角对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及冻胀力分布特征,依托G219线新藏公路黑恰隧道工程,采用不同层理倾角饱和炭质板岩单向冻结试验、不均匀冻胀力理论模型和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原位测试等手段,探究炭质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特性、隧道温度场和围岩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单向冻结状态下,板岩不均匀冻胀系数随温度梯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层理结构对板岩不均匀冻胀性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冻结方向与层理倾角越大,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越大,不均匀冻胀性越强;(2)黑恰隧道施工期洞口段围岩冻融圈包络图呈现梨形,在拱脚处温度最低、冻结深度最大,最大冻深为2.97 m;(3)围岩–结构实测冻胀力在0.08~0.63 MPa范围,其中左拱脚处最大,左拱肩处最小;(4)在不均匀冻胀系数考虑冻结方向与板岩层理倾角关系的条件下,寒区隧道不均匀冻胀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征了横观各向同性围岩的不均匀冻胀特征,可为寒区横观各向同性围岩隧道冻害高风险部位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炭质板岩是一种力学性质明显呈横观各向同性的岩体,其岩层倾角对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及冻胀力分布特征,依托G219线新藏公路黑恰隧道工程,采用不同层理倾角饱和炭质板岩单向冻结试验、不均匀冻胀力理论模型和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原位测试等手段,探究炭质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特性、隧道温度场和围岩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单向冻结状态下,板岩不均匀冻胀系数随温度梯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层理结构对板岩不均匀冻胀性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冻结方向与层理倾角越大,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越大,不均匀冻胀性越强;(2)黑恰隧道施工期洞口段围岩冻融圈包络图呈现梨形,在拱脚处温度最低、冻结深度最大,最大冻深为2.97 m;(3)围岩–结构实测冻胀力在0.08~0.63 MPa范围,其中左拱脚处最大,左拱肩处最小;(4)在不均匀冻胀系数考虑冻结方向与板岩层理倾角关系的条件下,寒区隧道不均匀冻胀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征了横观各向同性围岩的不均匀冻胀特征,可为寒区横观各向同性围岩隧道冻害高风险部位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为研究不同温度模式下土体冻结特性,利用冻结试验装置对长春地区粉质黏土进行单向冻结试验。通过改变试验装置顶板温度及温度变化速率,研究分析试验过程中土体温度变化,试验前后土体含水率变化,试验后试样冷生构造、竖向冻胀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骤降,回升或缓降,持续降温,恒定。相同降温速率,顶底板温度梯度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大;顶底板温度梯度相同时,降温速率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小。试验结束后,土体外表面出现网状裂缝且沿深度方向裂缝变宽,网状构造宽度与温度梯度大小成正比;土体内部有明显水分结晶,连续分凝冰包裹土体形成类似蜂窝状结构,其中存在一定肉眼可见的未冻水,且降温速率越小,肉眼可见未冻水含量越少。靠近控温顶板(冷端)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靠近控温底板(暖端)土体含水率减小或基本不变,降温速率相同,温度梯度越大,冷端附近土体含水量增加越明显,相同冻结温度下,降温速率越低,冷端附近含水量增量越大。土体竖向冻胀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降温时间30 min条件下,冷端温度由0℃降低至-15℃冻胀量增加趋势较大,降温时间为60 min时,-10~-15℃温度变化区间冻...
为研究不同温度模式下土体冻结特性,利用冻结试验装置对长春地区粉质黏土进行单向冻结试验。通过改变试验装置顶板温度及温度变化速率,研究分析试验过程中土体温度变化,试验前后土体含水率变化,试验后试样冷生构造、竖向冻胀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骤降,回升或缓降,持续降温,恒定。相同降温速率,顶底板温度梯度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大;顶底板温度梯度相同时,降温速率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小。试验结束后,土体外表面出现网状裂缝且沿深度方向裂缝变宽,网状构造宽度与温度梯度大小成正比;土体内部有明显水分结晶,连续分凝冰包裹土体形成类似蜂窝状结构,其中存在一定肉眼可见的未冻水,且降温速率越小,肉眼可见未冻水含量越少。靠近控温顶板(冷端)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靠近控温底板(暖端)土体含水率减小或基本不变,降温速率相同,温度梯度越大,冷端附近土体含水量增加越明显,相同冻结温度下,降温速率越低,冷端附近含水量增量越大。土体竖向冻胀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降温时间30 min条件下,冷端温度由0℃降低至-15℃冻胀量增加趋势较大,降温时间为60 min时,-10~-15℃温度变化区间冻...
为研究不同温度模式下土体冻结特性,利用冻结试验装置对长春地区粉质黏土进行单向冻结试验。通过改变试验装置顶板温度及温度变化速率,研究分析试验过程中土体温度变化,试验前后土体含水率变化,试验后试样冷生构造、竖向冻胀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骤降,回升或缓降,持续降温,恒定。相同降温速率,顶底板温度梯度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大;顶底板温度梯度相同时,降温速率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小。试验结束后,土体外表面出现网状裂缝且沿深度方向裂缝变宽,网状构造宽度与温度梯度大小成正比;土体内部有明显水分结晶,连续分凝冰包裹土体形成类似蜂窝状结构,其中存在一定肉眼可见的未冻水,且降温速率越小,肉眼可见未冻水含量越少。靠近控温顶板(冷端)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靠近控温底板(暖端)土体含水率减小或基本不变,降温速率相同,温度梯度越大,冷端附近土体含水量增加越明显,相同冻结温度下,降温速率越低,冷端附近含水量增量越大。土体竖向冻胀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降温时间30 min条件下,冷端温度由0℃降低至-15℃冻胀量增加趋势较大,降温时间为60 min时,-10~-15℃温度变化区间冻...
为研究不同温度模式下土体冻结特性,利用冻结试验装置对长春地区粉质黏土进行单向冻结试验。通过改变试验装置顶板温度及温度变化速率,研究分析试验过程中土体温度变化,试验前后土体含水率变化,试验后试样冷生构造、竖向冻胀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骤降,回升或缓降,持续降温,恒定。相同降温速率,顶底板温度梯度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大;顶底板温度梯度相同时,降温速率越大,第二阶段温度回升程度越小。试验结束后,土体外表面出现网状裂缝且沿深度方向裂缝变宽,网状构造宽度与温度梯度大小成正比;土体内部有明显水分结晶,连续分凝冰包裹土体形成类似蜂窝状结构,其中存在一定肉眼可见的未冻水,且降温速率越小,肉眼可见未冻水含量越少。靠近控温顶板(冷端)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靠近控温底板(暖端)土体含水率减小或基本不变,降温速率相同,温度梯度越大,冷端附近土体含水量增加越明显,相同冻结温度下,降温速率越低,冷端附近含水量增量越大。土体竖向冻胀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降温时间30 min条件下,冷端温度由0℃降低至-15℃冻胀量增加趋势较大,降温时间为60 min时,-10~-15℃温度变化区间冻...
随着寒旱区高速铁路工程的增多和工程服役时间的增长,气态水迁移引发的路基冻害问题被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寒区粗颗粒填料的冻胀机制,研制一套考虑水–热–力耦合的土柱试验装置,开展不同补水类型、细颗粒含量、细颗粒类型的单向冻结试验。结果表明:(1)冻结锋面位置受补水方式、细粒土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细粒土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2)随冻结时间的增长,液–气组合补水和气态水补水均会导致试样含水率不断升高,而前者含水率变化较快。细粒土含量和类型会显著影响气态水迁移量,造成土柱水分分布的明显差异。(3)粗颗粒级配土中液态水很难通过冻胀–抽吸力直接上升至冻结锋面,气态水迁移是造成冻胀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速铁路的长期运营过程中,气态水迁移引发的路基水分积聚和冻胀问题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