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3

3

1
1
1

3

共检索到 3

变化环境下的区域蒸散发估算及其变化归因研究是当今水文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中国大部分流域的农田种植结构和用水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田蒸散发耗水时空演变也呈现新的规律,目前还缺乏成熟的区域蒸散发耗水变化归因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基于此,本项目拟选择渭河流域关中农业耕作区,构建适合该区域的二层遥感蒸散发模型和考虑自然-人文复合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以遥感蒸散发模型为观测算子、以水文模型为模型算子构建蒸散发数据同化系统,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对同化系统验证、优化,获得较高精度的区域农田蒸散发耗水过程;同时,考虑人类活动因子改进经典的气候弹性系数法,定量归因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农田蒸散发耗水的影响;通过探讨上述区域农田蒸散发耗水模拟及其变化归因方法的不确定性,实现揭示农田耗水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机制,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2014-01

【中文摘要】以认识西北内陆旱区灌区节水改造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及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为主线,借助GIS、RS和分布式模型定量模拟其水文与环境效应,把区域尺度水循环的定量模拟作为重点,了解灌区节水改造对区域水循环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与过程,建立灌溉水利用率对灌区节水改造的响应模型,构建灌区节水改造的水文与环境效应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确定基于流域生态健康与环境友好的灌区节水改造模式及灌溉水利用率控制阈值。力求回答西北干旱区灌区实行节水改造对灌溉水利用率究竟有什么影响,其定量关系如何?上游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后,对下游灌区的地下水位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如何定量评价?如何确定上、中、下游灌区合理的节水改造模式,才能使流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等问题,为西北旱区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水科学与生态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2008-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