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冰的变化是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于湖冰的物候,或表层冻结的类型,而对其纵向的类型(浮冰和触底冰)关注相对较少。相对于浮冰,触底冰能够在整个封冻期对湖底基质提供0℃以下的保护环境,延滞湖底冻土融区的发育及碳排放等,因此,准确识别和分类浮冰和触底冰对于冰冻圈多个领域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为大范围识别和周期性监测湖冰类型及其变化提供了先进的手段。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特别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遥感数据的种类日益多样化,时空分辨率显著提高,给湖冰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对湖冰的遥感研究大多集中在湖冰的物候或厚度上,而对湖冰的纵向发育(能否触底)关注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利用合成孔径雷达遥感识别触底湖冰的文献综述。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回顾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取得的成就,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推动SAR数据在快速湖冰监测中的应用,为相关的气候变化和湖泊生态研究提供支持。本文对SAR遥感识别触底冰和浮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阐明其识别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并...
湖冰的变化是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于湖冰的物候,或表层冻结的类型,而对其纵向的类型(浮冰和触底冰)关注相对较少。相对于浮冰,触底冰能够在整个封冻期对湖底基质提供0℃以下的保护环境,延滞湖底冻土融区的发育及碳排放等,因此,准确识别和分类浮冰和触底冰对于冰冻圈多个领域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为大范围识别和周期性监测湖冰类型及其变化提供了先进的手段。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特别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遥感数据的种类日益多样化,时空分辨率显著提高,给湖冰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对湖冰的遥感研究大多集中在湖冰的物候或厚度上,而对湖冰的纵向发育(能否触底)关注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利用合成孔径雷达遥感识别触底湖冰的文献综述。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回顾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取得的成就,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推动SAR数据在快速湖冰监测中的应用,为相关的气候变化和湖泊生态研究提供支持。本文对SAR遥感识别触底冰和浮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阐明其识别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并...
积雪面积比例(Fractional Snow Cover,FSC)是定量描述单位像元内积雪覆盖面积(Snow Cover Area,SCA)与像元空间范围的比值。本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将MODIS全球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作为源数据,建立FSC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VI)和归一化积雪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SI)的线性回归经验模型BV-BLRM(Based NDVI B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BV-BLRM)。该模型制备的积雪面积比例数据较MOD10A1 V6数据的均方根误差提高了45%。基于该模型制备了泛北极地区(北纬45°至北纬90°)积雪面积比例时序数据。本数据集时间序列为2000年2月24日至2019年11月18日,时间分辨率为1天,空间分辨率为1 km。本数据集可以为区域气候模拟、水文模型等提供积雪分布的定量信息。
积雪面积比例(Fractional Snow Cover,FSC)是定量描述单位像元内积雪覆盖面积(Snow Cover Area,SCA)与像元空间范围的比值。本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将MODIS全球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作为源数据,建立FSC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VI)和归一化积雪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SI)的线性回归经验模型BV-BLRM(Based NDVI B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BV-BLRM)。该模型制备的积雪面积比例数据较MOD10A1 V6数据的均方根误差提高了45%。基于该模型制备了泛北极地区(北纬45°至北纬90°)积雪面积比例时序数据。本数据集时间序列为2000年2月24日至2019年11月18日,时间分辨率为1天,空间分辨率为1 km。本数据集可以为区域气候模拟、水文模型等提供积雪分布的定量信息。
北极地区主要包括北冰洋和周围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植被以生长接近地面的低矮灌木、类禾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和地衣为主,气候终年寒冷,火源以干雷暴为主。受全球变暖和高温热浪影响,北极地区山火的数量和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并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本文在总结2019年和2020年北极地区山火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北极地区山火成因和危害,结合多年森林消防工作经验,提出对高寒地区林火管理的启示。
北极地区主要包括北冰洋和周围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植被以生长接近地面的低矮灌木、类禾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和地衣为主,气候终年寒冷,火源以干雷暴为主。受全球变暖和高温热浪影响,北极地区山火的数量和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并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本文在总结2019年和2020年北极地区山火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北极地区山火成因和危害,结合多年森林消防工作经验,提出对高寒地区林火管理的启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大面积消融,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同时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的北极政策有直接影响。全面实时地分析北极地区地缘关系及其变化特征,对中国制定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海量全球实时开放数据库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GDELT新闻事件数据库提供了覆盖全世界的源于各国主要媒体服务平台的新闻数据,为地缘关系实时监控及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GDELT数据库,引入labeledLDA主题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挖掘了2013—2019年北极圈内8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关键要素,构建了国家(地区)交互网络,发现了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之间关系的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1)北极地区热点新闻主题聚焦于气候变化/冰盖融化,冰盖融化是北极地缘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冰盖融化新闻热度与海冰监测数据变化存在极强的相关性;(3)随着冰盖融化,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军事活动激增,其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总体呈现出俄罗斯、加拿大主导的格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大面积消融,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同时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地区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的北极政策有直接影响。全面实时地分析北极地区地缘关系及其变化特征,对中国制定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海量全球实时开放数据库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GDELT新闻事件数据库提供了覆盖全世界的源于各国主要媒体服务平台的新闻数据,为地缘关系实时监控及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GDELT数据库,引入labeledLDA主题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挖掘了2013—2019年北极圈内8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关键要素,构建了国家(地区)交互网络,发现了北极地区国家(地区)之间关系的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1)北极地区热点新闻主题聚焦于气候变化/冰盖融化,冰盖融化是北极地缘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冰盖融化新闻热度与海冰监测数据变化存在极强的相关性;(3)随着冰盖融化,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军事活动激增,其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总体呈现出俄罗斯、加拿大主导的格局。
深入理解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演变,对于全球碳通量模拟、气候变化预测及泛北极地区冻融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的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与分析,大多无法全覆盖或空间分辨率过低(25 km或是更大),在景观尺度(公里级)上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特征仍有待解析,尤其是关键基础设施区的活动层厚度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站点监测数据、MOD11B3地表温度数据、MCD12C1土地覆盖数据,采用Stefan模型,在公里级空间分辨率上模拟泛北极地区2001年—2017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并解析泛北极地区及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时空变化格局及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01年—2017年泛北极地区约有78.4%的冻土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呈现增长趋势,尽管全区多年平均的增长速率为0.22 cm/a(p<0.05),但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落基山脉及劳伦琴高原一带以及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中部地区,增加速率主要在0.5—1 cm/a;而减少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哈得孙湾沿岸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一带,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山地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
深入理解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演变,对于全球碳通量模拟、气候变化预测及泛北极地区冻融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的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与分析,大多无法全覆盖或空间分辨率过低(25 km或是更大),在景观尺度(公里级)上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特征仍有待解析,尤其是关键基础设施区的活动层厚度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站点监测数据、MOD11B3地表温度数据、MCD12C1土地覆盖数据,采用Stefan模型,在公里级空间分辨率上模拟泛北极地区2001年—2017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并解析泛北极地区及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时空变化格局及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01年—2017年泛北极地区约有78.4%的冻土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呈现增长趋势,尽管全区多年平均的增长速率为0.22 cm/a(p<0.05),但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落基山脉及劳伦琴高原一带以及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中部地区,增加速率主要在0.5—1 cm/a;而减少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哈得孙湾沿岸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一带,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山地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