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雪被这一重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探究还不足。基于十年(2013—2023)的积雪控制实验,通过在冬季人工增减地表雪被厚度,包括除雪、自然雪被厚度、2倍、3倍及4倍自然雪被厚度五个处理,研究了十年的雪被厚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雪被厚度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在除雪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对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群落性状均值(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株高)影响均较小。除地上生产力外,雪被厚度对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雪被厚度的增加,地下生产力、总碳、总氮、总磷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持水力呈现降低趋势,群落盖度在自然及3倍自然雪被厚度处理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雪被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对功能多样性和土壤pH分别有直接的负和正效应,但本研究未发现雪被...

期刊论文 2025-04-29 DOI: 10.20103/j.stxb.202411262897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雪被这一重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探究还不足。基于十年(2013—2023)的积雪控制实验,通过在冬季人工增减地表雪被厚度,包括除雪、自然雪被厚度、2倍、3倍及4倍自然雪被厚度五个处理,研究了十年的雪被厚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雪被厚度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在除雪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对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群落性状均值(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株高)影响均较小。除地上生产力外,雪被厚度对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雪被厚度的增加,地下生产力、总碳、总氮、总磷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持水力呈现降低趋势,群落盖度在自然及3倍自然雪被厚度处理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雪被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对功能多样性和土壤pH分别有直接的负和正效应,但本研究未发现雪被...

期刊论文 2025-04-29 DOI: 10.20103/j.stxb.202411262897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雪被这一重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探究还不足。基于十年(2013—2023)的积雪控制实验,通过在冬季人工增减地表雪被厚度,包括除雪、自然雪被厚度、2倍、3倍及4倍自然雪被厚度五个处理,研究了十年的雪被厚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雪被厚度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在除雪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对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群落性状均值(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株高)影响均较小。除地上生产力外,雪被厚度对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雪被厚度的增加,地下生产力、总碳、总氮、总磷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持水力呈现降低趋势,群落盖度在自然及3倍自然雪被厚度处理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雪被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对功能多样性和土壤pH分别有直接的负和正效应,但本研究未发现雪被...

期刊论文 2025-04-29 DOI: 10.20103/j.stxb.202411262897

对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来说,磷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发生改变,同时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调整自身养分利用策略,对土壤磷循环产生影响。基于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和植被原生演替序列,探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磷循环协同作用过程,分析了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4次冰碛物出露时间(1980、1970、1958、1930年)退缩迹地上发育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磷形态和酶活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演替和土壤发育,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磷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发生明显改变;(2)成土作用初期,微生物促进了原生矿物磷的转化,并为早期植被发育提供养分;随着原生矿物磷释放量的减少,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经历了由磷回收循环→简单获取→回收循环3个不同阶段;另外,随着植被演替,微生物更多地参与有机磷活化,提升了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冰碛物磷的快速流失加剧了植物与微生物对磷的竞争。

期刊论文 2023-06-07 DOI: 10.19814/j.jese.2022.12055

对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来说,磷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发生改变,同时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调整自身养分利用策略,对土壤磷循环产生影响。基于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和植被原生演替序列,探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磷循环协同作用过程,分析了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4次冰碛物出露时间(1980、1970、1958、1930年)退缩迹地上发育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磷形态和酶活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演替和土壤发育,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磷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发生明显改变;(2)成土作用初期,微生物促进了原生矿物磷的转化,并为早期植被发育提供养分;随着原生矿物磷释放量的减少,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经历了由磷回收循环→简单获取→回收循环3个不同阶段;另外,随着植被演替,微生物更多地参与有机磷活化,提升了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冰碛物磷的快速流失加剧了植物与微生物对磷的竞争。

期刊论文 2023-06-07 DOI: 10.19814/j.jese.2022.1205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