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以保持多年冻土地基维持低温、提高多年冻土上限为需求,提出了基于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软件的多年冻土路基计算模型,开展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的冷量需求研究。通过对比实测地温数据、理论计算的冷负荷值与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DeST计算模型的准确性。通过DeST模型的计算结果揭示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冷负荷的时序特性并评估了不同线路走向对冷负荷的影响。研究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的冷负荷自5月中旬开始增加,10月中旬达到峰值,且总体上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南北走向的线路因受光照影响较大,冷负荷略高于东西走向。研究成果为热棒在青藏铁路的布置间距及其他新型主动制冷技术的冷量匹配设计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论文 2024-10-29

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多年冻土试验场,对太阳能制冷装置与热管制冷装置用于维护多年冻土地基热稳定的效果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太阳能制冷装置显现出了较强的工作性能和制冷效果;太阳能制冷装置能够以多年冻土区丰富的太阳光照为热源动力,使制冷装置不分季节全时段工作,特别是在暖季,能够有效阻止环境温度对多年冻土地基的热侵蚀;太阳能制冷装置的年均地温降低幅度比热管制冷装置的大0.57~0.96℃,制冷影响半径比热管制冷装置的大0.13~0.87m,实际制冷量为热管制冷装置制冷量的1.97倍。

期刊论文 2017-12-18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