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3

降水作用会导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为了分析季节降雨特征对冻土活动层内部水热状态的影响效果,对青藏高原中部北麓河地区的气象资料以及活动层内部的热通量、含水量、温度变化开展了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北麓河地区是以小雨事件为主,中雨事件为辅的降雨特征,小雨事件占3-11月降雨事件的90%左右。并且,夏季还会发生大雨事件,秋季出现持续降雨事件。其中,各个季节降雨事件导致地表净辐射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且夏季大雨事件对净辐射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秋季持续降雨事件导致净辐射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规律与净辐射的变化基本一致。降雨作用通过影响地表净辐射改变了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土壤内部水分场及温度场发生改变。其中,夏季大雨及中雨事件会显著增加浅层土壤含水量,而春季和秋季降雨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各个季节小雨事件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但中雨、大雨及持续降雨事件会显著缓解浅层土壤升温趋势,且随着深度增加,降雨事件对于缓解土壤升温趋势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对于多年冻土区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建筑物病害防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

期刊论文 2023-10-09

利用兰州马衔山多年冻土区2010年7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的气象资料,采用气象梯度法计算了该地区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合净辐射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马衔山多年冻土区净辐射呈现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净辐射值较青藏高原西大滩地区略大,而较唐古拉地区小;净辐射冬春季主要转化为感热,而夏秋季主要转化为潜热,这一特点与青藏高原唐古拉和西大滩地区类似;潜热年平均值略大于感热年平均值,这与马衔山多年冻土区沼泽湿地的保护作用及充足的水分条件有关.此外,地下冰的存在有效地保护了该地区的多年冻土.

期刊论文 2013-05-27

利用2007年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在唐古拉和西大滩综合观测场的实测资料,计算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2种不同植被下垫面的能量收支各分量,并对其季节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主要受到太阳高度角和下垫面状况的影响;地表热通量季节变化同净辐射相似;感热通量春季达到最大,在夏季有所下降,冬季最小,其变化与降水过程,土壤冻融过程,下垫面状况及净辐射变化密切相关;而潜热通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其变化主要受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制约.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冬春两季地气能量交换以感热传输为主,夏秋两季则是潜热输送占主导地位.

期刊论文 2011-11-1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