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藏西北革吉县雄巴乡场镇内的冻土灾害日趋严重,研究该区冻土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危害,对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基本特征、成因条件、风险性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雄巴乡场镇的冻土灾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加剧该区冻土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量增加和气温升高,使场镇内透水性差、不均匀分布的土体含水率增加,从而加剧了土体的冻胀冻融。冻胀冻融带来的破坏表现为房屋倒塌、地面裂缝、房屋墙体开裂以及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冻土灾害破坏强度可能随着气候变暖而进一步加剧,建议采取“导流+防洪+排水+工程建设”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冻土灾害的破坏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雄巴乡场镇冻土灾害的成灾机制研究和重大冻土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漠大线途径国内纬度最高、极端温度-52.3℃的高寒地带,是国内第一条完全意义上穿越永冻土区域的大口径长输管道,所经过的漠河至加格达奇大杨树段共计440 km的管道穿越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域,包括连续冻土、不连续冻土和岛状冻土。管道沿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形起伏较大,沿线为大兴安岭低山、丘陵及河谷地貌,南部为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理环境复杂,极易发生冻胀融沉、崩塌、热融滑坡、水毁冲蚀(坍岸)等地质灾害。文中首先对漠大线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地质勘察和运营情况详细地分析了穿越冻土区域管道所面临的热融滑坡、冻胀、融沉以及弯曲翘曲等特有地质灾害,最后结合管道管理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提出了详细的灾害管理和应对措施。
简述了冻土灾害对埋地油气管道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冻土区埋地油气管道基于应变的监测和评价方法。介绍了应变监测预报系统的开发及在漠大输油管道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管道应变监测及其分析评价技术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建立应变监测预报系统,可以有效辅助管道的运行维护和管道地质灾害的减灾治理。
独山子至乔尔玛段公路位于天山达坂海拔较高处,沿线多种冻害(包括热融滑塌、冻胀、冻融泥流及路基融沉等)经常发生,随着整治改建工程的实施,逐渐改变了地气热交换的界面,多年冻土原有的水热平衡遭到了破坏,其结果是通过路基进入多年冻土的热收支呈正平衡发展趋势,积热作用导致了路基下多年冻土的融化,将会引起公路的融化下沉,冻土灾害将趋于严重,本文初步探明了该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特征,提出了施工和运营中应采取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
新藏公路新疆段沿线海拔高 ,气候干冷 ,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厚 ,在高山区和山原河谷盆地区发育了多年冻土。勘查研究表明 :多年冻土分布于K30 6 +0 0 0~K310 +0 0 0和K5 15 +0 0 0~K70 5 +0 0间 191 6km路段上 ,属高原片状连续多年冻土。沿线个别路段含冰量较高 ,为多冰 -富冰冻土 ,中冻胀中融沉 ;绝大部分路段以少冰多年冻土为主 ,弱冻胀弱融沉。现有公路主要冻土灾害有涎流冰、路基融沉、路面翻浆、冻胀破坏、冻融滑塌和冻融泥流等。随着整治改建工程的实施 ,多年冻土原有的水热平衡的破坏 ,冻土灾害将趋于严重。根据沿线多年冻土的特征 ,提出施工和运营中应采取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 ,通过改线避绕、抬高路基、提高路基强度及完善截排水系统等 5条措施以减少公路工程对多年冻土的扰动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