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毛霉BO-1是蔬菜根蛆生防真菌新种,作为新的生防资源加以开发应用,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相比,具有对根蛆致死速度更快,环境依赖性更低,田间防效高与化学药剂相当的优点。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基础固体培养基及不同碳氮比培养基对冻土毛霉BO-1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生物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土毛霉BO-1在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膏培养基(SDAY)上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最多,孢子的毒力较高,其次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CPA)。研究发现,当培养基碳浓度为4~8 g/L,碳氮比为2.5∶1~10∶1条件下,菌株生长速率快、产孢量高、孢子萌发率高且孢子的致病活性较高。当培养基碳浓度为12 g/L,碳氮比为2.5∶1条件下菌丝干重最重为0.182 g,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8.55%。综合分析得出,冻土毛霉BO-1最适产孢的培养基配方为碳浓度4 g/L,碳氮比5∶1培养基,此时菌株产孢量最高,达22.48×10~8个孢子,孢子萌发率为91.35%,菌丝生长速率为2.59 cm·d-1,菌丝干重为0.031 g。10~6个孢子/mL处理7...
毛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大部分是腐生的,常引起动、植物的病害。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毛霉菌有11个属,其中,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仅在台湾、辽宁、湖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有分布。本文就冻土毛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冻土毛霉的相关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冻土毛霉菌株BO-1是新报道的韭菜迟眼蕈蚊病原真菌,但是关于其致病力和田间防效的针对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冻土毛霉菌株BO-1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探究了温度对菌株致病力的影响,并通过防效试验评价了其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冻土毛霉菌株BO-1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致病活性较高,处理3 d对2龄和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714×10~5和4.680×10~6孢子/mL;冻土毛霉菌株BO-1发挥高致病活性的适宜温度为16~28℃,尤以20~24℃最优。盆栽和田间试验证实,菌株BO-1对韭菜迟眼蕈蚊防效突出,并具有较好的持续控害作用。当孢子浓度为1×10~9孢子/m L时,处理后7 d防效为95.57%,与化学杀虫剂噻虫胺(93.57%)相当。因此,将冻土毛霉菌株BO-1作为韭菜迟眼蕈蚊生防菌剂加以进一步开发可行性较强。
Isoangustone A是一种来源于甘草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为了增加其结构多样性,本文利用丝状真菌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 CGMCC 3.14114)对该化合物进行微生物转化,共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通过NMR和MS谱学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isoangustone A 7-O-glucoside(2),isoangustone A 7-O-glucoside-4'-O-sulfate(3),以及isoangustone A 7,3'-di-O-glucoside(4)。主要转化反应为C-7位糖基化反应。此外,硫酸酯化反应是较为罕见的微生物转化反应。
目的 为了解冻土毛霉黄色变种对小白鼠的致病性。方法 对经睾丸、腹腔和静脉注射该菌悬液的 6 3只小白鼠 ,分别于接种后的 7、 14、 2 1、 2 8和 35天取材培养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3组小白鼠的脑、心和肺组织于 7~ 35天取材培养均为阴性 ,睾丸组于 7~ 2 8天睾丸培养阳性 ,腹腔和静脉组的肝、脾、肾、肠和肠系膜于 7~ 2 1天培养阳性。部分小白鼠脏器出现肿大和脓肿 ,脏器脓肿直接镜检可见粗大、无分隔直角分枝菌丝 ,组织病理切片经HE、PAS、GMS染色 ,可见部分小鼠睾丸、肝、脾、小肠、肠系膜和腹壁脓肿 ,脓肿呈干酪样坏死和见粗大菌丝 ,未见侵犯血管所致栓塞和坏死 ,腹腔组脓肿累及脏器较多。结论 冻土毛霉黄色变种具有致病性 ,无侵血管特性及不易侵犯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