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本文主要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冻土的水文学特征。研究地点集中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这片区域以多年冻土活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了冻土产生的条件,并根据地貌和海拔特征将研究区的冻土划分为不同分区。冻土的水文学特性是研究的重点,涉及到冻融过程对径流水文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不仅深入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与冻土水文学之间的关联,还强调了合理管理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未来的冻土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期刊论文 2024-05-10 DOI: 10.19754/j.nyyjs.20240430016

基于1981—2000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和雪深数据,将冻结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北的多年冻土地区,研究了冻结数模型在东北多年冻土分区的可适用性.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以不连续多年冻土为主,其多年冻土区包括除岛状多年冻土以外的断续多年冻土(大块多年冻土)、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大块-岛状多年冻土)和山地多年冻土.对不同时期区划图进行比较,冻结数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研究区当前多年冻土的分区状况.大兴安岭不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可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其他山地多年冻土和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的多年冻土在模拟结果中也得到体现.

期刊论文 2008-11-07

依据甘肃省公路冻土分区的研究成果,本着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拟订了甘肃省公路冻土分区的原则、分类指标体系,提出甘肃省公路冻土分区的方案。

期刊论文 2007-08-22

文章就地温与冻土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平均地面温度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年变化率为0.4~0.7℃、1961~1990年年变化率为0.3~0.8℃、1971~2000年年变化率为0.7~1.6℃;分区计算了融化指数和冻结指数;结合1/25万地球数据,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非线型数学模型统计,得出该地年、四季最大冻土深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加深,随经度、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同经度、高度下,年最大冻土深度随纬度的变化率为155cm/1°N,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最大冻土深度随纬度的变化率分别为48cm/1°N、35cm/1°N、25cm/1°N和47cm/1°N;同时根据其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程度,将全市冻土划分成强冻胀很深区(Ⅰ)、冻胀深区(Ⅱ)、弱冻胀较深区(Ⅲ)。并给出了各个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以供选择使用。

期刊论文 2007-04-0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