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岩崩及其灾害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此类灾害多发于高寒地区,监测和模拟手段不足,研究困难且成果有限。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冰-岩崩灾害高发区,也是水电建设重要区域,其冰/岩体稳定性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及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汇编了雅江流域近70年来有相关记载的冰-岩崩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冰-岩崩灾害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探究了该地区冰-岩崩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初步揭示了冰-岩崩的形成机制,并将冰-岩崩灾害划分为冰-岩崩泥石流灾害、冰-岩崩堵江溃坝型灾害、冰-岩崩冰湖溃决型灾害和冰-岩崩库坝失效型灾害四种。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最近25年(1999—2023年)国内外对于冰-岩崩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述成果为雅江流域冰-岩崩灾害的深入研究及重大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价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岩崩及其灾害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此类灾害多发于高寒地区,监测和模拟手段不足,研究困难且成果有限。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冰-岩崩灾害高发区,也是水电建设重要区域,其冰/岩体稳定性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及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汇编了雅江流域近70年来有相关记载的冰-岩崩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冰-岩崩灾害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探究了该地区冰-岩崩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初步揭示了冰-岩崩的形成机制,并将冰-岩崩灾害划分为冰-岩崩泥石流灾害、冰-岩崩堵江溃坝型灾害、冰-岩崩冰湖溃决型灾害和冰-岩崩库坝失效型灾害四种。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最近25年(1999—2023年)国内外对于冰-岩崩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述成果为雅江流域冰-岩崩灾害的深入研究及重大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价植。
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重要的活动构造区,高原峡谷区斜坡陡峻,高位崩滑灾害多发。采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钻孔勘探及测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藏洛隆察达沟和易贡扎木弄沟两处高位崩滑堆积体的多动力多期次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沿陡峻沟道发生的高位崩滑灾害多为复合成因,兼具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交替促发特征;(2)洛隆察达沟晚更新世以来的堆积物形成序列可分为4期,分别经历了以冰川作用为主的冰碛物堆积、古地震引发的高位崩滑-碎屑流堆积、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冰-岩崩滑堆积及近代重力崩滑堆积;(3)易贡扎木弄沟在过去5500年中,先后发生了8次以上较大规模崩滑堆积,测年结果显示了巨型崩滑事件存在百年数量级的复发周期,由于不同期次巨型崩滑体的成因不同,复发周期可能存在长、中、短的差异;(4)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冰-岩崩滑灾害频现,可能成为高原峡谷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研究的焦点。本文关于高位崩滑灾害多期次演化过程的认识对于高原峡谷区重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重要的活动构造区,高原峡谷区斜坡陡峻,高位崩滑灾害多发。采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钻孔勘探及测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藏洛隆察达沟和易贡扎木弄沟两处高位崩滑堆积体的多动力多期次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沿陡峻沟道发生的高位崩滑灾害多为复合成因,兼具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交替促发特征;(2)洛隆察达沟晚更新世以来的堆积物形成序列可分为4期,分别经历了以冰川作用为主的冰碛物堆积、古地震引发的高位崩滑-碎屑流堆积、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冰-岩崩滑堆积及近代重力崩滑堆积;(3)易贡扎木弄沟在过去5500年中,先后发生了8次以上较大规模崩滑堆积,测年结果显示了巨型崩滑事件存在百年数量级的复发周期,由于不同期次巨型崩滑体的成因不同,复发周期可能存在长、中、短的差异;(4)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冰-岩崩滑灾害频现,可能成为高原峡谷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研究的焦点。本文关于高位崩滑灾害多期次演化过程的认识对于高原峡谷区重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