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利用内蒙古兴安盟近30年的气象数据,对兴安盟冬季冰雪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兴安盟开展冰雪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兴安盟冰雪资源丰富,1月和12月更适宜开展冰雪旅游活动。从空间上看,兴安盟西北部雪资源丰富但气温偏低;南部冰期较长,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弥补降雪的不足;中部地区更适宜开展冰雪活动。从发展趋势上看,兴安盟雪资源有减少的倾向,应注意雪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文章利用内蒙古兴安盟近30年的气象数据,对兴安盟冬季冰雪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兴安盟开展冰雪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兴安盟冰雪资源丰富,1月和12月更适宜开展冰雪旅游活动。从空间上看,兴安盟西北部雪资源丰富但气温偏低;南部冰期较长,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弥补降雪的不足;中部地区更适宜开展冰雪活动。从发展趋势上看,兴安盟雪资源有减少的倾向,应注意雪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中国南方地区受先天气候条件制约,是传统意义上的冰雪旅游后发地区,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在实现新模式下的快速发展,展现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结合2022年冬奥会契机,重点观测2010、 2015、 2019、 2022等年度时间截面,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中国南方冰雪旅游发展空间特征、拓展趋势及驱动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国南方冰雪旅游发展集聚分布趋势与3大阶梯地形高度契合,形成3种发展模式.(2)南方冰雪旅游景区向低纬度方向呈均匀化发展趋势,从较高纬度地区至低纬度地区、从具备自然优势的地区向具备需求优势的地区过渡.(3)南方冰雪旅游景区分布重心主要受户外冰雪旅游景区分布影响,室内冰雪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大.(4)南方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地形、坡度)和社会因素(省会城市GDP、省会城市人口密度、省会城市技术水平),同时也受气候因素(温度和降水)影响.(5)相较于北方传统地区,南方以其自然、经济和技术等独特条件,具备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优势.
中国南方地区受先天气候条件制约,是传统意义上的冰雪旅游后发地区,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在实现新模式下的快速发展,展现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结合2022年冬奥会契机,重点观测2010、 2015、 2019、 2022等年度时间截面,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中国南方冰雪旅游发展空间特征、拓展趋势及驱动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国南方冰雪旅游发展集聚分布趋势与3大阶梯地形高度契合,形成3种发展模式.(2)南方冰雪旅游景区向低纬度方向呈均匀化发展趋势,从较高纬度地区至低纬度地区、从具备自然优势的地区向具备需求优势的地区过渡.(3)南方冰雪旅游景区分布重心主要受户外冰雪旅游景区分布影响,室内冰雪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大.(4)南方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地形、坡度)和社会因素(省会城市GDP、省会城市人口密度、省会城市技术水平),同时也受气候因素(温度和降水)影响.(5)相较于北方传统地区,南方以其自然、经济和技术等独特条件,具备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优势.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我国冰雪运动推向新巅峰,点燃全国人民的冰雪激情,滑雪热潮汹涌而来。借此契机,内蒙古作为我国滑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乘势而上,精准施策推动内蒙古滑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内蒙古36家滑雪场作为主体研究对象,利用Qgis 3.22的核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及泰森多边形等方法对内蒙古滑雪场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对积雪深度和积雪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对经济和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社会人文因素对内蒙古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影响。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我国冰雪运动推向新巅峰,点燃全国人民的冰雪激情,滑雪热潮汹涌而来。借此契机,内蒙古作为我国滑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乘势而上,精准施策推动内蒙古滑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内蒙古36家滑雪场作为主体研究对象,利用Qgis 3.22的核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及泰森多边形等方法对内蒙古滑雪场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对积雪深度和积雪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对经济和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社会人文因素对内蒙古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影响。
基于2010年~2019年兴安盟阿尔山市气象站日值,依据气象学理论、相关文献和行业标准、实地专家咨询等方式,选取与滑雪运动适宜性最相关的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日降水3个要素作为冰雪旅游适宜性考量因子,在分项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构建了阿尔山市冰雪旅游气候适宜度指标体系,对近10年冰雪旅游气候资源变化趋势特点及冰雪旅游适宜度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1)阿尔山市近10年积雪日数和积雪期日数每年分别以5d、5.2d的速度呈减少趋势;前冬积雪日数明显少于后冬积雪日数;积雪开始时间呈延后趋势,积雪结束日期呈提前趋势。(2)阿尔山市近10年冰雪旅游最适宜及较适宜日数累计占比超过50%。冰雪旅游综合最适宜日数累计占比21%,较适宜日数累计占比30%。(3)阿尔山市近10年积雪期内气温平均值为-14.28℃,相对湿度平均值为65.45%,比较有利于当地优质粉雪生成和保持。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的气候资源可保障冰雪旅游的持续开展。
基于2010年~2019年兴安盟阿尔山市气象站日值,依据气象学理论、相关文献和行业标准、实地专家咨询等方式,选取与滑雪运动适宜性最相关的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日降水3个要素作为冰雪旅游适宜性考量因子,在分项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构建了阿尔山市冰雪旅游气候适宜度指标体系,对近10年冰雪旅游气候资源变化趋势特点及冰雪旅游适宜度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1)阿尔山市近10年积雪日数和积雪期日数每年分别以5d、5.2d的速度呈减少趋势;前冬积雪日数明显少于后冬积雪日数;积雪开始时间呈延后趋势,积雪结束日期呈提前趋势。(2)阿尔山市近10年冰雪旅游最适宜及较适宜日数累计占比超过50%。冰雪旅游综合最适宜日数累计占比21%,较适宜日数累计占比30%。(3)阿尔山市近10年积雪期内气温平均值为-14.28℃,相对湿度平均值为65.45%,比较有利于当地优质粉雪生成和保持。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的气候资源可保障冰雪旅游的持续开展。
为充分挖掘辽宁省冰雪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开发寒地冰雪资源,利用61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定性或定量指标等分析方法,评估了辽宁省冰雪气候资源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均具有冰雪资源,东部山区冰雪资源最为丰富,辽西地区结冰期长,大连沿海地区冰雪资源相对较少。辽宁省冬季室外冰雪活动温度条件较好,冰雪资源丰富区风速低且日照适中。冬季各地高温融雪、雾和大风、低能见度等气象灾害风险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上旬全省均可人工造雪,人工造雪时段适宜。抚顺、本溪、铁岭、沈阳、丹东、辽阳的大部分地区均是宜冰宜雪的最优地区;西部地区降雪量少,宜冰大于宜雪,可适当开发冰上旅游项目;沿海的葫芦岛和大连地区冰雪期短,可探索发展小规模的冰雪旅游项目和海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