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轨道法是利用测高卫星监测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重要方法。在利用重复轨道方法计算冰盖高程变化时,引入一种基于抗差估计的方法(insrtitu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Ⅲ,IGGⅢ)取代传统的最小二乘方法(least square,LS)。利用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的ICESat-2陆冰高程数据,分别采用LS方法和IGGⅢ方法在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流域分别呈现出-0.038±0.163 m/yr和-0.040±0.136 m/yr的高程降低趋势,说明IGGⅢ抗差估计方法能够在保留重复轨道方法高数据利用率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异常数据被错误引入产生的误差。利用MEaSUREs ITS_LIVE高程变化产品对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IGGⅢ方法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重复轨道法是利用测高卫星监测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重要方法。在利用重复轨道方法计算冰盖高程变化时,引入一种基于抗差估计的方法(insrtitu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Ⅲ,IGGⅢ)取代传统的最小二乘方法(least square,LS)。利用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的ICESat-2陆冰高程数据,分别采用LS方法和IGGⅢ方法在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流域分别呈现出-0.038±0.163 m/yr和-0.040±0.136 m/yr的高程降低趋势,说明IGGⅢ抗差估计方法能够在保留重复轨道方法高数据利用率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异常数据被错误引入产生的误差。利用MEaSUREs ITS_LIVE高程变化产品对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IGGⅢ方法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重复轨道法是利用测高卫星监测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重要方法。在利用重复轨道方法计算冰盖高程变化时,引入一种基于抗差估计的方法(insrtitu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Ⅲ,IGGⅢ)取代传统的最小二乘方法(least square,LS)。利用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的ICESat-2陆冰高程数据,分别采用LS方法和IGGⅢ方法在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流域分别呈现出-0.038±0.163 m/yr和-0.040±0.136 m/yr的高程降低趋势,说明IGGⅢ抗差估计方法能够在保留重复轨道方法高数据利用率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异常数据被错误引入产生的误差。利用MEaSUREs ITS_LIVE高程变化产品对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IGGⅢ方法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南极冰盖高程的长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多源雷达测高任务是目前研究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有效手段。当前不同测高任务间的任务间偏差极大地影响了所估算的冰盖高程变化的精度。基于这一挑战,结合数学中的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雷达测高任务冰盖变化解算模型(New Plain Fitting,简称NPF),并基于此模型估算出2002—2019年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02—2019年,整个南极冰盖的体积在持续融化,平均变化率为-80±8.6 km3/yr。南极西部冰盖体积融化更是极为迅速,平均变化率为-142±4.31 km3/yr。特别是在南极洲西部的阿蒙森海沿岸,冰盖的体积融化速度达到极值,其阿蒙森海沿岸冰盖的平均体积变化率为-119±2.04 km3/yr。
南极冰盖高程的长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多源雷达测高任务是目前研究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有效手段。当前不同测高任务间的任务间偏差极大地影响了所估算的冰盖高程变化的精度。基于这一挑战,结合数学中的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雷达测高任务冰盖变化解算模型(New Plain Fitting,简称NPF),并基于此模型估算出2002—2019年南极冰盖高程变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02—2019年,整个南极冰盖的体积在持续融化,平均变化率为-80±8.6 km3/yr。南极西部冰盖体积融化更是极为迅速,平均变化率为-142±4.31 km3/yr。特别是在南极洲西部的阿蒙森海沿岸,冰盖的体积融化速度达到极值,其阿蒙森海沿岸冰盖的平均体积变化率为-119±2.04 km3/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