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小冰期出现的寒冷气候波动,促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冰川再次扩张。青藏高原上保留有丰富的小冰期冰川地貌证据,利用这些地貌证据模拟古冰川规模,并重建古气候,可为了解区域水资源储量演化以及古气候特征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采用纵剖面模型定量重建西藏廓琼岗日峰周边7条山谷内小冰期冰川规模,计算古冰川面积范围约为0.90—4.15 km2,冰储量范围约为4.28 × 10~7—2.85 × 10~8 m3,各冰川平均冰厚值范围约在31.78—99.21 m。计算小冰期与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得到小冰期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约在5613—5737 m,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约在5685—5822 m。根据平衡线高度平均上升55 m的变化,结合孢粉数据显示的小冰期与现代年降水量差异,采用P-T和LR模型重建古气候,结果表明小冰期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0.43—0.46 ℃。

期刊论文 2025-05-19

小冰期出现的寒冷气候波动,促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冰川再次扩张。青藏高原上保留有丰富的小冰期冰川地貌证据,利用这些地貌证据模拟古冰川规模,并重建古气候,可为了解区域水资源储量演化以及古气候特征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采用纵剖面模型定量重建西藏廓琼岗日峰周边7条山谷内小冰期冰川规模,计算古冰川面积范围约为0.90—4.15 km2,冰储量范围约为4.28 × 10~7—2.85 × 10~8 m3,各冰川平均冰厚值范围约在31.78—99.21 m。计算小冰期与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得到小冰期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约在5613—5737 m,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约在5685—5822 m。根据平衡线高度平均上升55 m的变化,结合孢粉数据显示的小冰期与现代年降水量差异,采用P-T和LR模型重建古气候,结果表明小冰期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0.43—0.46 ℃。

期刊论文 2025-05-19

小冰期出现的寒冷气候波动,促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冰川再次扩张。青藏高原上保留有丰富的小冰期冰川地貌证据,利用这些地貌证据模拟古冰川规模,并重建古气候,可为了解区域水资源储量演化以及古气候特征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采用纵剖面模型定量重建西藏廓琼岗日峰周边7条山谷内小冰期冰川规模,计算古冰川面积范围约为0.90—4.15 km2,冰储量范围约为4.28 × 10~7—2.85 × 10~8 m3,各冰川平均冰厚值范围约在31.78—99.21 m。计算小冰期与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得到小冰期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约在5613—5737 m,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约在5685—5822 m。根据平衡线高度平均上升55 m的变化,结合孢粉数据显示的小冰期与现代年降水量差异,采用P-T和LR模型重建古气候,结果表明小冰期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0.43—0.46 ℃。

期刊论文 2025-05-19

苏干湖(包括大、小苏干湖)是祁连山西段山间内陆河流域尾闾湖泊,所在流域仅有少量牧业活动。研究湿地和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未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支撑。以苏干湖流域气象数据、遥感影像、冰川编目数据、水文监测数据等为基础,识别流域气候变化拐点,分析冰川变化规律、河湖湿地的演变以及冰川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苏干湖流域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流域气候经历了冷湿-暖干-暖湿等一系列变化。2)冰川的数量、面积和储量都在持续减少,冰川消融加剧。其中≤0.1km2的小冰川数量和面积呈增加趋势,冰川规模越小则越易发生消融。3)1995-2020年地表河流总流程由302.16km延长到325.29km,增长了23.14km;主干河流大哈尔腾河的径流量、径流深都在增加。4)湖泊的面积和水位同步变化,其中大苏干湖面积和水位都有所上升,小苏干湖面积和水位则基本不变。

期刊论文 2023-07-05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3.191

苏干湖(包括大、小苏干湖)是祁连山西段山间内陆河流域尾闾湖泊,所在流域仅有少量牧业活动。研究湿地和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未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支撑。以苏干湖流域气象数据、遥感影像、冰川编目数据、水文监测数据等为基础,识别流域气候变化拐点,分析冰川变化规律、河湖湿地的演变以及冰川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苏干湖流域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流域气候经历了冷湿-暖干-暖湿等一系列变化。2)冰川的数量、面积和储量都在持续减少,冰川消融加剧。其中≤0.1km2的小冰川数量和面积呈增加趋势,冰川规模越小则越易发生消融。3)1995-2020年地表河流总流程由302.16km延长到325.29km,增长了23.14km;主干河流大哈尔腾河的径流量、径流深都在增加。4)湖泊的面积和水位同步变化,其中大苏干湖面积和水位都有所上升,小苏干湖面积和水位则基本不变。

期刊论文 2023-07-05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3.191

确定冰川侵蚀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不仅对深入认识冰川侵蚀的物理机制和理解冰川作用区地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探讨构造、气候、地形间相互关系的根本。然而,以往的学者仅在构造活动略单一的区域研究冰川侵蚀的主控因素,致使对构造的影响认识不足,那么,构造是否是冰川侵蚀的主控因素呢?又是如何作用于冰川侵蚀?北天山第四纪冰川作用规模巨大,留下了丰富的冰川遗迹,其气候与构造条件也多样,因而成为探讨上述问题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北天山北坡自西向东选取了7个冰川流域,基于每个流域的Hkr值和冰川侵蚀影响因子的定性定量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冰川侵蚀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天山各流域冰川侵蚀自西向东有减小趋势,该变化趋势是构造、气候、地形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山顶高度和降水对冰川侵蚀的影响最显著,两者均通过对冰川规模施加作用来控制冰川侵蚀,而构造也可能通过影响顶点高程、积累区面积、冰川规模,进而作用于冰川侵蚀,但是其是否发挥主要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因此,冰川规模可能才是导致北天山各冰川流域侵蚀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论文 2022-09-20

确定冰川侵蚀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不仅对深入认识冰川侵蚀的物理机制和理解冰川作用区地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探讨构造、气候、地形间相互关系的根本。然而,以往的学者仅在构造活动略单一的区域研究冰川侵蚀的主控因素,致使对构造的影响认识不足,那么,构造是否是冰川侵蚀的主控因素呢?又是如何作用于冰川侵蚀?北天山第四纪冰川作用规模巨大,留下了丰富的冰川遗迹,其气候与构造条件也多样,因而成为探讨上述问题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北天山北坡自西向东选取了7个冰川流域,基于每个流域的Hkr值和冰川侵蚀影响因子的定性定量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冰川侵蚀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天山各流域冰川侵蚀自西向东有减小趋势,该变化趋势是构造、气候、地形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山顶高度和降水对冰川侵蚀的影响最显著,两者均通过对冰川规模施加作用来控制冰川侵蚀,而构造也可能通过影响顶点高程、积累区面积、冰川规模,进而作用于冰川侵蚀,但是其是否发挥主要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因此,冰川规模可能才是导致北天山各冰川流域侵蚀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论文 2022-09-2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