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昆仑山北坡冰川湖时空变化及冰川湖溃决洪水(Glacier lake outburst flood,GLOF)风险评估对区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计算平台分析昆仑山北坡冰川湖近30 a的变化特征和GLOF风险评估模型对当前的冰碛湖进行灾害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1990—2023年昆仑山北坡冰川湖呈显著增长趋势,冰川湖的数量从1990年的248个增加到2023年的925个(增加了2.73倍),面积从1990年的14.99 km2增加到2023年的54.83 km2(增加了2.66倍),冰川湖在昆仑山北坡西部高海拔山区增加显著。(2)通过对2023年GLOF风险评估分析得出,灾害水平在叶尔羌河流域最高(约占47.2%),其次是和田河流域(约占15.7%)。风险水平较高是叶尔羌河流域(约占50.8%),叶尔羌河流域高风险冰川湖占整个昆仑山北坡高风险冰川湖的60.7%。(3)1990—2023年冰川湖的增长趋势与区域气候变化相关,山区降水增加和冰川积雪消融是冰川湖扩张的主要原因。开展冰川湖溃决洪水...
探究昆仑山北坡冰川湖时空变化及冰川湖溃决洪水(Glacier lake outburst flood,GLOF)风险评估对区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计算平台分析昆仑山北坡冰川湖近30 a的变化特征和GLOF风险评估模型对当前的冰碛湖进行灾害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1990—2023年昆仑山北坡冰川湖呈显著增长趋势,冰川湖的数量从1990年的248个增加到2023年的925个(增加了2.73倍),面积从1990年的14.99 km2增加到2023年的54.83 km2(增加了2.66倍),冰川湖在昆仑山北坡西部高海拔山区增加显著。(2)通过对2023年GLOF风险评估分析得出,灾害水平在叶尔羌河流域最高(约占47.2%),其次是和田河流域(约占15.7%)。风险水平较高是叶尔羌河流域(约占50.8%),叶尔羌河流域高风险冰川湖占整个昆仑山北坡高风险冰川湖的60.7%。(3)1990—2023年冰川湖的增长趋势与区域气候变化相关,山区降水增加和冰川积雪消融是冰川湖扩张的主要原因。开展冰川湖溃决洪水...
开展冰湖时空分布预测研究,对预防冰湖溃决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EE监督分类结果分析了2000~2020年昆仑山冰湖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多准则CA-Markov、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3种土地利用/覆盖预测模型在冰湖预测中的适用性,得出最适宜昆仑山冰湖预测的模型,并基于此预测研究区未来冰湖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2020年,昆仑山地区冰湖数量及面积较2000年分别增长了39.25%和81.35%,冰湖空间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2) 3种预测模型中,多准则CA-Markov模型在精度评价中表现最优,Kappa系数为0.86。(3)预测2025年冰湖面积及数量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约6.54%、9.73%,2030年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约14.59%、16.55%,未来昆仑山冰湖整体呈增长趋势,且东西部冰湖扩张差异将逐渐减小。
开展冰湖时空分布预测研究,对预防冰湖溃决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EE监督分类结果分析了2000~2020年昆仑山冰湖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多准则CA-Markov、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3种土地利用/覆盖预测模型在冰湖预测中的适用性,得出最适宜昆仑山冰湖预测的模型,并基于此预测研究区未来冰湖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2020年,昆仑山地区冰湖数量及面积较2000年分别增长了39.25%和81.35%,冰湖空间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2) 3种预测模型中,多准则CA-Markov模型在精度评价中表现最优,Kappa系数为0.86。(3)预测2025年冰湖面积及数量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约6.54%、9.73%,2030年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约14.59%、16.55%,未来昆仑山冰湖整体呈增长趋势,且东西部冰湖扩张差异将逐渐减小。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目视解译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冰川地貌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了稻城古冰帽(约3 600 km2)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图。本文识别了该区冰川地貌中的冰川湖、冰川谷、羊背岩和冰碛垄等四种类型,初步统计了约1 096个冰川湖、370条冰川谷、41个羊背岩及1 268列冰碛垄;空间分布上,冰川湖和羊背岩主要分布在海子山夷平面上,冰川谷以古冰帽边缘区发育为主,冰碛垄则主要形成于海子山夷平面上和东、西两侧的山谷里。本研究可为第四纪冰期规模估算、古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目视解译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冰川地貌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了稻城古冰帽(约3 600 km2)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图。本文识别了该区冰川地貌中的冰川湖、冰川谷、羊背岩和冰碛垄等四种类型,初步统计了约1 096个冰川湖、370条冰川谷、41个羊背岩及1 268列冰碛垄;空间分布上,冰川湖和羊背岩主要分布在海子山夷平面上,冰川谷以古冰帽边缘区发育为主,冰碛垄则主要形成于海子山夷平面上和东、西两侧的山谷里。本研究可为第四纪冰期规模估算、古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年,对太白山山顶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四个冰川湖泊进行水样采集。通过Gibbs图、Piper三线图、主要离子比值法得出太白山冰川湖泊水化学成分的特点、水化学类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四湖泊水体均呈弱碱性,大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湖泊的阳离子组成主要成分为Ca2+,阴离子组成的主要成分为-HCO3-,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3型湖泊;二爷海阳离子组成主要是Na+,阴离子组成的主要成分为-HCO3-,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型湖泊。Gibbs图分析得出二爷海化学离子组成同时受岩石风化和大气降水的双重控制;而其余三湖泊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
2021年,对太白山山顶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四个冰川湖泊进行水样采集。通过Gibbs图、Piper三线图、主要离子比值法得出太白山冰川湖泊水化学成分的特点、水化学类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四湖泊水体均呈弱碱性,大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湖泊的阳离子组成主要成分为Ca2+,阴离子组成的主要成分为-HCO3-,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3型湖泊;二爷海阳离子组成主要是Na+,阴离子组成的主要成分为-HCO3-,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型湖泊。Gibbs图分析得出二爷海化学离子组成同时受岩石风化和大气降水的双重控制;而其余三湖泊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
高海拔冰碛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下游地区基础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普遍退缩、冰川融水增加、冰碛湖扩张迅速,且高海拔冰碛湖溃决可能性骤增。通过2017年实地勘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地形图、遥感影像和冰川编目数据,分析了申姆错冰湖的基本特征,采用冰湖溃决指标评价体系对其溃决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 1987~2016年,申姆错冰湖面积从0.96 km2扩张为1.87 km2,水位上升3.16 m,湖冰厚度0.21 m,坝体存在不稳定因素且有溢流口,流域内自2000年以来气温、降水均呈增加(升高)趋势;(2)依据喜马拉雅山潜在危险冰湖筛选指标及其判别标准,申姆错冰湖为潜在危险冰碛湖。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防灾减灾及水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高海拔冰碛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下游地区基础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普遍退缩、冰川融水增加、冰碛湖扩张迅速,且高海拔冰碛湖溃决可能性骤增。通过2017年实地勘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地形图、遥感影像和冰川编目数据,分析了申姆错冰湖的基本特征,采用冰湖溃决指标评价体系对其溃决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 1987~2016年,申姆错冰湖面积从0.96 km2扩张为1.87 km2,水位上升3.16 m,湖冰厚度0.21 m,坝体存在不稳定因素且有溢流口,流域内自2000年以来气温、降水均呈增加(升高)趋势;(2)依据喜马拉雅山潜在危险冰湖筛选指标及其判别标准,申姆错冰湖为潜在危险冰碛湖。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防灾减灾及水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