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活动形成的热足迹对冰川退缩产生叠加性影响,缓解冰川旅游活动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推动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玉龙雪山、海螺沟两个典型冰川旅游地为例,通过2016–2017年系统田野调查收集的冰川旅游者(n=1113)、旅游企业(n=329)关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能源消耗数据,尝试构建了冰川旅游地负责任旅游体系,进而探讨了旅游企业、旅游者、地方政府、旅游协会和中央政府等主要利益相关者采取负责任旅游策略与措施降低旅游活动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策略,主要包括持续提升冰川旅游地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冰川旅游地低能耗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加强冰川旅游地低能耗旅游发展的监督与管理、创造冰川旅游地节能降耗的良好环境、构建冰川旅游地负责任旅游管理的长效机制。负责任旅游体系可有效解决冰川旅游地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自我约束内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履行公共责任,有助于实现冰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活动形成的热足迹对冰川退缩产生叠加性影响,缓解冰川旅游活动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推动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玉龙雪山、海螺沟两个典型冰川旅游地为例,通过2016–2017年系统田野调查收集的冰川旅游者(n=1113)、旅游企业(n=329)关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能源消耗数据,尝试构建了冰川旅游地负责任旅游体系,进而探讨了旅游企业、旅游者、地方政府、旅游协会和中央政府等主要利益相关者采取负责任旅游策略与措施降低旅游活动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策略,主要包括持续提升冰川旅游地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冰川旅游地低能耗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加强冰川旅游地低能耗旅游发展的监督与管理、创造冰川旅游地节能降耗的良好环境、构建冰川旅游地负责任旅游管理的长效机制。负责任旅游体系可有效解决冰川旅游地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自我约束内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履行公共责任,有助于实现冰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受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影响,冰川退缩速度加快,加之冰川资源开发不当,加快了旅游活动对于冰川景观的破坏,亟需建立一套定量化评估工具指导冰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本文遴选出区域旅游资源、冰川自然环境、服务设施支持、市场需求4个因子构建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运用德尔菲法、AHP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分析技术,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提出了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空间分区方法,以期为冰川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1)影响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方面,冰川资源禀赋、生态脆弱性、旅游资源组合所占权重较高,市场需求相关因子的权重较小。(2)西藏冰川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可划分为适宜开发区、较适宜开发区、勉强适宜开发区和不适宜开发区,所占面积分别为5.39%、9.76%、15.28%、69.57%;(3)选取5条代表性冰川对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在指标多维性和综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受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影响,冰川退缩速度加快,加之冰川资源开发不当,加快了旅游活动对于冰川景观的破坏,亟需建立一套定量化评估工具指导冰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本文遴选出区域旅游资源、冰川自然环境、服务设施支持、市场需求4个因子构建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运用德尔菲法、AHP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分析技术,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提出了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空间分区方法,以期为冰川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1)影响冰川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方面,冰川资源禀赋、生态脆弱性、旅游资源组合所占权重较高,市场需求相关因子的权重较小。(2)西藏冰川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可划分为适宜开发区、较适宜开发区、勉强适宜开发区和不适宜开发区,所占面积分别为5.39%、9.76%、15.28%、69.57%;(3)选取5条代表性冰川对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在指标多维性和综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已受到众多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在其热点研究中,有关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及不同游客属性间满意度差异的研究鲜见。选取达古冰川与海螺沟冰川为研究区,通过对游客属性细分,运用模糊多准则决策法(F-MCDM)及引入需求弹性理论对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提升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达古冰川游客实际满意度总体高于海螺沟冰川,两地均以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消费状况与交通的满意度最低。就游客属性的相对满意度而言,两地均呈现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高消费游客满意度高于低消费游客,高忠诚度游客满意度高于低忠诚度游客;两地相对满意度的差异表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客源地和到访次数方面。相较于达古冰川,海螺沟冰川满意度敏感性更高,同等改进力度下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更为明显高效,就两地满意度敏感性最高的景观特色而言,达古冰川1%的改善将提升游客满意度0.30%,而海螺沟冰川可提升0.45%;对于不同游客属性的满意度敏感性,两地均以不愿推荐、不愿重游和未达到期望的游客最高。最后依据满意度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两地冰川旅游发展提出了关键属性改进、...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已受到众多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在其热点研究中,有关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及不同游客属性间满意度差异的研究鲜见。选取达古冰川与海螺沟冰川为研究区,通过对游客属性细分,运用模糊多准则决策法(F-MCDM)及引入需求弹性理论对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提升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达古冰川游客实际满意度总体高于海螺沟冰川,两地均以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消费状况与交通的满意度最低。就游客属性的相对满意度而言,两地均呈现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高消费游客满意度高于低消费游客,高忠诚度游客满意度高于低忠诚度游客;两地相对满意度的差异表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客源地和到访次数方面。相较于达古冰川,海螺沟冰川满意度敏感性更高,同等改进力度下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更为明显高效,就两地满意度敏感性最高的景观特色而言,达古冰川1%的改善将提升游客满意度0.30%,而海螺沟冰川可提升0.45%;对于不同游客属性的满意度敏感性,两地均以不愿推荐、不愿重游和未达到期望的游客最高。最后依据满意度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两地冰川旅游发展提出了关键属性改进、...
以大香格里拉地区5个冰川旅游景区(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稻城亚丁风景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玉龙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采用社会调查方式,运用频数统计、感知强度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居民感知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采用IPA象限测评各指标重要性和感知度并提出相关策略.研究表明:不同景区居民感知度存在差异,感知结果呈现旅游地生命周期律,冰川旅游未能突破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玉龙雪山景区建设程度最高,但居民支持程度、欢迎程度、受益程度、景区发展效果的感知度均最低,与公众传统认识不符;居民参与途径单一,主要为住宿餐饮业,冰川旅游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小,居民受益程度低;居民对景区知名度的提高认可度最高,生态文明、知识文化推广是冰川旅游景区亟待改进之处.
以大香格里拉地区5个冰川旅游景区(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稻城亚丁风景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玉龙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采用社会调查方式,运用频数统计、感知强度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居民感知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采用IPA象限测评各指标重要性和感知度并提出相关策略.研究表明:不同景区居民感知度存在差异,感知结果呈现旅游地生命周期律,冰川旅游未能突破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玉龙雪山景区建设程度最高,但居民支持程度、欢迎程度、受益程度、景区发展效果的感知度均最低,与公众传统认识不符;居民参与途径单一,主要为住宿餐饮业,冰川旅游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小,居民受益程度低;居民对景区知名度的提高认可度最高,生态文明、知识文化推广是冰川旅游景区亟待改进之处.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发展的一面"镜子",目前国内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以及目的地属性对满意度的不对称影响研究较少。文中选取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海洋性冰川-达古冰川为典型案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影响范围性能分析法(IRPA)和影响不对称分析法(IAA),综合分析了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范围性能和对游客满意度的不对称影响,并探讨了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属性改进的优先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达古冰川目的地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范围存在差异,其中餐饮价格、纪念品种类等对游客满意度影响范围较小,休息区分布、冰川景观特色性等属性影响范围较大。其次,达古冰川旅游地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性质亦存在差异,其中餐饮质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程度等属性为必备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产生负不对称影响;当地居民态度、冰川景观丰富性等属性为混合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对称影响;景区保护、内部游览路线等属性为增值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正不对称影响。最后,基于目的地属性的影响范围性能以及满意度不对称影响系数,构建了冰川旅游目的地属性改进优先级层次图,为达古冰川旅游地属性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发展的一面"镜子",目前国内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以及目的地属性对满意度的不对称影响研究较少。文中选取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海洋性冰川-达古冰川为典型案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影响范围性能分析法(IRPA)和影响不对称分析法(IAA),综合分析了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范围性能和对游客满意度的不对称影响,并探讨了达古冰川旅游目的地属性改进的优先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达古冰川目的地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范围存在差异,其中餐饮价格、纪念品种类等对游客满意度影响范围较小,休息区分布、冰川景观特色性等属性影响范围较大。其次,达古冰川旅游地属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性质亦存在差异,其中餐饮质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程度等属性为必备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产生负不对称影响;当地居民态度、冰川景观丰富性等属性为混合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对称影响;景区保护、内部游览路线等属性为增值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正不对称影响。最后,基于目的地属性的影响范围性能以及满意度不对称影响系数,构建了冰川旅游目的地属性改进优先级层次图,为达古冰川旅游地属性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