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记录和查明冰湖溃决成因的事件中,冰川动态引起冰前湖溃决事件占到冰湖溃决总事件的55%,且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冰前湖的相互作用模式表现为:冰川对冰前湖的作用和冰前湖对冰川的反作用。其中,冰川对冰湖的作用主要包括冰川退缩为冰湖发育提供了空间、冰川融水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充足水源、冰川极端事件(冰面/内水系溃决、冰川前进/运动、冰崩等)引起冰湖溃决;冰前湖对冰川的反馈机制体现在冰前湖对冰川的热力融冰、冰前湖动力过程导致末端冰川崩解等物质亏损、冰前湖的演变对母冰川的气候效应。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依存、同时发生。未来冰川与冰前湖研究中,应致力于:(1)建立统一的冰川观测规范和冰湖-冰川数据集;(2)集成“气候-冰川-冰湖-灾害”为一体的综合观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3)耦合冰川与冰湖模型,模拟相互作用过程...

期刊论文 2024-08-20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记录和查明冰湖溃决成因的事件中,冰川动态引起冰前湖溃决事件占到冰湖溃决总事件的55%,且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冰前湖的相互作用模式表现为:冰川对冰前湖的作用和冰前湖对冰川的反作用。其中,冰川对冰湖的作用主要包括冰川退缩为冰湖发育提供了空间、冰川融水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充足水源、冰川极端事件(冰面/内水系溃决、冰川前进/运动、冰崩等)引起冰湖溃决;冰前湖对冰川的反馈机制体现在冰前湖对冰川的热力融冰、冰前湖动力过程导致末端冰川崩解等物质亏损、冰前湖的演变对母冰川的气候效应。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依存、同时发生。未来冰川与冰前湖研究中,应致力于:(1)建立统一的冰川观测规范和冰湖-冰川数据集;(2)集成“气候-冰川-冰湖-灾害”为一体的综合观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3)耦合冰川与冰湖模型,模拟相互作用过程...

期刊论文 2024-08-20

掌握过去长时间尺度的冰川变化特征是客观理解现代和准确预估未来冰川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冰前湖沉积物是连续反演过去冰川变化历史的良好介质;然而,因研究薄弱,青藏高原冰前湖沉积物组分变化与冰川运动的关系仍不明确,极大限制了古冰川变化研究的发展.本文利用布加岗日冰川接触型湖泊-碑加湖156 cm沉积钻孔和湖区冰川沉积物,通过粒度、元素、210Pb和137Cs分析,结合1968-2021年上游碑加冰川末端变化遥感影像解译,明确了冰川运动对沉积物组分输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建了1817年以来的冰川变化历史.结果表明,碑加湖钻孔样品的粒度由主峰众数粒径为9.9、31、160和520μm的4个端元(EM1、EM2、EM3、EM4)组成.其中,EM4组分主要由冰川前进对冰碛碎屑的压碎作用产生,EM3~EM1组分输入和冰川退缩、冰流加速对冰碛碎屑的磨蚀作用有关;冰舌末端距离钻孔的远近造成沉积物中EM1~EM4组分含量具有梯次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元素主成分1(PC1,方差信息解释量为46%)对冰川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及粒度端元数据.粒度端元组分含量变化揭示,碑加冰川在...

期刊论文 2024-05-23

掌握过去长时间尺度的冰川变化特征是客观理解现代和准确预估未来冰川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冰前湖沉积物是连续反演过去冰川变化历史的良好介质;然而,因研究薄弱,青藏高原冰前湖沉积物组分变化与冰川运动的关系仍不明确,极大限制了古冰川变化研究的发展.本文利用布加岗日冰川接触型湖泊-碑加湖156 cm沉积钻孔和湖区冰川沉积物,通过粒度、元素、210Pb和137Cs分析,结合1968-2021年上游碑加冰川末端变化遥感影像解译,明确了冰川运动对沉积物组分输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建了1817年以来的冰川变化历史.结果表明,碑加湖钻孔样品的粒度由主峰众数粒径为9.9、31、160和520μm的4个端元(EM1、EM2、EM3、EM4)组成.其中,EM4组分主要由冰川前进对冰碛碎屑的压碎作用产生,EM3~EM1组分输入和冰川退缩、冰流加速对冰碛碎屑的磨蚀作用有关;冰舌末端距离钻孔的远近造成沉积物中EM1~EM4组分含量具有梯次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元素主成分1(PC1,方差信息解释量为46%)对冰川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及粒度端元数据.粒度端元组分含量变化揭示,碑加冰川在...

期刊论文 2024-05-23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大陆性冰川,其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极其敏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升温速率加快(特别是北半球),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冰川在近百年显著退缩.冰前湖沉积物是最直接的冰川变化记录载体之一,但其沉积速率如何响应冰川及气候变化,能否反演冰川进退过程却知之甚少.本文依据210Pb和137Cs限定藏南冰前湖枪勇错QY5沉积岩芯的年龄,计算出不同深度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且与前人(QY-3)的沉积速率进行对比,揭示了近百年来枪勇错流域冰川变化历史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枪勇错QY5近百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21 cm/a,比湖心(QY-3)快2倍左右,但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高沉积速率对应温度上升期,是冰川退缩的直接响应:(1)1900—1960年,枪勇错沉积速率整体增加且变幅较大,与1890—1950年之间西藏温度波动式升高相对应,反映枪勇冰川总体处于退缩状态;(2)1960—1985年,沉积速率低且变幅较小,同期气温下降,枪勇冰川退缩程度相对较低且保持平稳;(3)1985年以来,枪勇错沉积速率呈上升趋势,是全球增暖下冰川显著退...

期刊论文 2021-07-27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大陆性冰川,其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极其敏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升温速率加快(特别是北半球),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冰川在近百年显著退缩.冰前湖沉积物是最直接的冰川变化记录载体之一,但其沉积速率如何响应冰川及气候变化,能否反演冰川进退过程却知之甚少.本文依据210Pb和137Cs限定藏南冰前湖枪勇错QY5沉积岩芯的年龄,计算出不同深度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且与前人(QY-3)的沉积速率进行对比,揭示了近百年来枪勇错流域冰川变化历史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枪勇错QY5近百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21 cm/a,比湖心(QY-3)快2倍左右,但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高沉积速率对应温度上升期,是冰川退缩的直接响应:(1)1900—1960年,枪勇错沉积速率整体增加且变幅较大,与1890—1950年之间西藏温度波动式升高相对应,反映枪勇冰川总体处于退缩状态;(2)1960—1985年,沉积速率低且变幅较小,同期气温下降,枪勇冰川退缩程度相对较低且保持平稳;(3)1985年以来,枪勇错沉积速率呈上升趋势,是全球增暖下冰川显著退...

期刊论文 2021-07-27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