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组分的影响,探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相关性,旨在为火烧后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寒温带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2009年火烧迹地为对象,使用LI-8100土壤呼吸速率测定系统,于2016和2017年生长季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10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季节变化,比较不同火烧木管理样地(火烧木皆伐,2009C;火烧木择伐,2009S;火烧木未伐,2009N)与对照样地(未火烧未采伐,2009CK)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观测期内,4类样地土壤呼吸速率(RS)与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H)表现为2009S>2009N>2009CK>2009C;土壤自养呼吸速率(RA) 2016年表现为2009N>2009S>2009CK>2009C,2017年表现为2009CK>2009N>2009S>2009C。4类样地均呈土壤异养呼吸速率贡献率(C...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活动层增加,冻土活动层相对较深地区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较高,冻土区比非冻土区均有降低;2)随活动层的增加,冻土区中各活动层样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出现升高趋势,均比非冻土区样地有所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出增加趋势,比非冻土区有所减少,全钾含量表现出减小趋势;3)RDA分析结果显示,冻土土壤因子中,冻土地表地温因子和活动层厚度因子影响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目的】为了研究林火对于植被火后天然更新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寒温带多年冻土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后6年及火后14年植被天然更新群落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对燃烧生物量和物种重要值的计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经过轻、中、重度火烧后,火烧迹地的植被天然更新均主要以白桦、山杨等先锋树种更新为主。火烧迹地逐渐形成以小叶章和柳叶菜科为主的草本群落、以土庄绣线菊为主的灌木群落;在相同火烧程度下,火烧14年后的植被天然更新较火烧6年相比更趋于天然更新。【结论】森林火灾较重的区域,由于植被被完全破坏,导致土壤裸露,失去植物层的保护,影响了永冻土稳定性和持久性,导致冻土退化,森林发生次生演替,延长形成针叶林时间。森林作为该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森林群落的退化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环境。
通过对我国典型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区的原始林、间伐林、原始湿地三种生态系统冻土中锰元素含量以及影响锰元素含量因素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三种生态系统冻土中锰元素含量范围为0.33-6.83gkg-1;②对冻土中锰元素含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土壤层次、生态系统、坡向和坡位;③锰元素含量表层最高,向下含量逐渐减少;④三种生态系统锰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原始林、间伐林、原始湿地,坡中、坡下锰含量高于坡上,阴坡锰含量高于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