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玉公路穿越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且该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冻土。通过对共玉公路多年冻土段植被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现状特点及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
为了研究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特殊路基基底的处理方法,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了清表及不清表的冻土路基地温特征,同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振动压实、冲击碾压等不同压实方法在地基处理时的压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清表后的路基中会形成融化核,对路基长期的稳定性是不利的。多年冻土地区地基处理时不清表,可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地基压实。与振动压实相比,多年冻土区采用冲击碾压后,压实厚度是振动压实的两倍,路基整体的压实性更好。研究结论对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设计及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充分了解共和至玉树公路(简称共玉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地温分布情况,为多年冻土地温预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根据共玉公路及国道G214线地温监测资料,应用地温波动理论对共玉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采用非线性拟合算法进行地温曲线拟合,得到其不同分区的地温曲线拟合预测模型,并根据此预测模型对沿线多年冻土地温进行了预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地温剖面曲线与该地区实测地温剖面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地温随深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稳定地温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相同,稳定地温深度也基本一致;用提出的地温拟合预测模型进行地温断面曲线预测效果较好。
共和至玉树公路里程长,沿线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均大面积分布,加上沿线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和涵洞构造物多,施工周期短。涵洞基础形式的选择和地基的处理则是本项目涵洞设计的难点。为保证涵洞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这就要求涵洞结构型式必须是施工质量宜控制、施工进度宜保证的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