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件厅科教字[2009]9号文件,交通运输部将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原214国道花石峡冻土观测站认定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青海研究观测基地。

期刊论文 2009-10-14

介绍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性质,并结合公路建设、施工的具体要求,讨论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设计。

期刊论文 2009-03-30

介绍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性质,并结合公路建设、施工的具体要求,讨论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设计。

期刊论文 2008-06-06

摸清多年冻土地带自然植被演替规律及公路建设对多年冻土地区高寒植被的影响和波及范围,将为高海拔地区进行公路建设,保护草地生态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常规草地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公路建设年限、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距公路的垂直距离不同,公路建设对沿线自然植被造成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公路建设形成的次生裸地上虽有部分先锋植物定居,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群落,仅靠自然恢复很难达到草地生态恢复的目的,采取覆坑、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将会起到很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期刊论文 2006-05-22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常规草地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该区公路沿线高寒草甸类草地群落结构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中旱生耐旱的根茎型禾草比重有所增加;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相对较差,草地群落为适应新的生境而发生了自然演替;沼泽化草甸亚类草地植物群落中群落伴生种的种类增加,优势种嵩草属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期刊论文 2006-02-2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冻土退化而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文章利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要素”矩阵,在分析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各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为:植被、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土流失和冻土层。

期刊论文 2005-08-19

青海广布高原多年冻土,是公路建设的技术难题。简介我省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公路的实践。根据“中国冻土区划图”分析我省公路发展可能遇到多年冻土的区段,并对加强冻土地勘及科研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论文

对设计、施工阶段的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对黑龙江省北部多年冻土地区今后进行公路建设涉及多年冻土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论文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03.01.01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