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

为准确评估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率及其时空分布特性,本文利用数据自驱动的正则化矩阵构建和迭代广义岭估计的多正则化参数确定相结合的改进点质量模型法,解算了2002年4月至2023年12月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模型.基于解算的模型,分析了南极冰盖的质量变化特性,重点关注了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登曼、莫斯科、托腾及文森湾四大冰川流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南极冰盖的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上升的贡献在2020年2月最大,达到(5.99±0.43)mm;随后南极冰盖出现三年多的质量异常增长现象,导致对GMSL上升的贡献量在2023年12月降至(5.10±0.52)mm.此外,南极冰盖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最显著,损失率为(142.06±56.12)Gt a-1,主要原因是在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出现质量加速亏损.其中,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四大冰川流域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率相比2002~2010年增加了(47.64±8.14)Gt a-1,且亏损范围向内陆扩展....

期刊论文 2025-03-21

为准确评估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率及其时空分布特性,本文利用数据自驱动的正则化矩阵构建和迭代广义岭估计的多正则化参数确定相结合的改进点质量模型法,解算了2002年4月至2023年12月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模型.基于解算的模型,分析了南极冰盖的质量变化特性,重点关注了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登曼、莫斯科、托腾及文森湾四大冰川流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南极冰盖的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上升的贡献在2020年2月最大,达到(5.99±0.43)mm;随后南极冰盖出现三年多的质量异常增长现象,导致对GMSL上升的贡献量在2023年12月降至(5.10±0.52)mm.此外,南极冰盖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最显著,损失率为(142.06±56.12)Gt a-1,主要原因是在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出现质量加速亏损.其中,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四大冰川流域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率相比2002~2010年增加了(47.64±8.14)Gt a-1,且亏损范围向内陆扩展....

期刊论文 2025-03-21

为准确评估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率及其时空分布特性,本文利用数据自驱动的正则化矩阵构建和迭代广义岭估计的多正则化参数确定相结合的改进点质量模型法,解算了2002年4月至2023年12月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模型.基于解算的模型,分析了南极冰盖的质量变化特性,重点关注了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登曼、莫斯科、托腾及文森湾四大冰川流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南极冰盖的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上升的贡献在2020年2月最大,达到(5.99±0.43)mm;随后南极冰盖出现三年多的质量异常增长现象,导致对GMSL上升的贡献量在2023年12月降至(5.10±0.52)mm.此外,南极冰盖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最显著,损失率为(142.06±56.12)Gt a-1,主要原因是在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出现质量加速亏损.其中,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四大冰川流域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率相比2002~2010年增加了(47.64±8.14)Gt a-1,且亏损范围向内陆扩展....

期刊论文 2025-03-2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完成了第六次评估周期(AR6)的所有评估内容,发布的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为《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形成了指导全球气候治理的“阿联酋共识”。当前,IPCC和全球盘点都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并且两者的工作安排与我国“双碳”目标之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线也基本吻合。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从科学上赢得国际气候治理主动权,文中从IPCC AR6的主要评估成果以及第七次评估周期的未来规划出发,梳理了IPCC科学评估中与全球盘点密切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科学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关注能源气候安全保障;高度重视非二氧化碳气体的评估和减排;加强适应行动,推进适应型城市建设;关注气候临界点,积极应对极端气候新挑战等重要启示。并从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和自然科学基础领域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轮的IPCC气候变化评估和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1-08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完成了第六次评估周期(AR6)的所有评估内容,发布的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为《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形成了指导全球气候治理的“阿联酋共识”。当前,IPCC和全球盘点都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并且两者的工作安排与我国“双碳”目标之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线也基本吻合。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从科学上赢得国际气候治理主动权,文中从IPCC AR6的主要评估成果以及第七次评估周期的未来规划出发,梳理了IPCC科学评估中与全球盘点密切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科学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关注能源气候安全保障;高度重视非二氧化碳气体的评估和减排;加强适应行动,推进适应型城市建设;关注气候临界点,积极应对极端气候新挑战等重要启示。并从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和自然科学基础领域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轮的IPCC气候变化评估和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1-08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的生态问题,并重点关注地质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地质学调查的研究方法。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被带上升和物种分布的变化,降水不均增加了干旱和洪水事件的频率,冰川融化对水资源供应构成了威胁。地质学在解决祁连山地区生态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6-11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的生态问题,并重点关注地质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地质学调查的研究方法。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被带上升和物种分布的变化,降水不均增加了干旱和洪水事件的频率,冰川融化对水资源供应构成了威胁。地质学在解决祁连山地区生态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6-11

文章应用全球气候模型,探究环境生态中有关CO2排放量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性,分析并预测未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向模型系统输入3种不同的CO2排放情景,应用EdGCM软件模拟计算CO2在正常排放和极端排放情况下,地表大气温度、降雨量和积雪覆盖率3个不同的环境生态表征量对于CO2排放的反馈;在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基础上,预测CO2排放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全球各地区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7-01

文章应用全球气候模型,探究环境生态中有关CO2排放量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性,分析并预测未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向模型系统输入3种不同的CO2排放情景,应用EdGCM软件模拟计算CO2在正常排放和极端排放情况下,地表大气温度、降雨量和积雪覆盖率3个不同的环境生态表征量对于CO2排放的反馈;在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基础上,预测CO2排放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全球各地区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7-01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地冰盖关键过程和重要参数研究对揭示极地冰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提高海平面上升贡献的预测精度至关重要。极地科学考察的实地观测数据可以为遥感观测提供校准和验证,降低遥感反演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同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极地冰盖关键参数的测绘遥感与现场考察工作,重点阐述在极地科考观测验证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南极冰盖的新型测高卫星的空-地协同验证、卫星角反射器布设、粒雪层内部温度观测与模型验证、多平台无人机海冰探测和雪冰环境调查,以及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评估等。最后,本文对未来的极地科考验证计划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2022-04-27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1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