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可培养酵母菌,通过分析ITS区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多点接触法筛选产酶菌株,并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浅冰芯中一共分离得到317株酵母菌,通过ITS rRNA基因序列的NCBI比对和MSP-PCR指纹分型分析发现其中45株为原红酵母菌(Rhodotorula),分为5个种R. glutinis、R. araucariae、R. mucilaginosa、R. kratochvilovae和R. diobovata。通过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45株红酵母进行产酶差异分析,揭示红酵母菌的各个种群与胞外酶活性的关系。所有菌株至少产两种胞外酶,其中产纤维素酶菌株占98%,产果胶酶菌株占100%,产淀粉酶和脲酶的菌株各47%,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菌株分别占20%和9%,而菌株YHB-9、YHB-15、YHB-39和YHB-45可以产5种酶,所有菌株都不产几丁质酶。19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1℃左右,26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4℃左右,属于耐冷酵母菌。此外,乌源1号冰川浅冰芯中分离出的红酵母的产酶性状没有表现出物...
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可培养酵母菌,通过分析ITS区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多点接触法筛选产酶菌株,并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浅冰芯中一共分离得到317株酵母菌,通过ITS rRNA基因序列的NCBI比对和MSP-PCR指纹分型分析发现其中45株为原红酵母菌(Rhodotorula),分为5个种R. glutinis、R. araucariae、R. mucilaginosa、R. kratochvilovae和R. diobovata。通过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45株红酵母进行产酶差异分析,揭示红酵母菌的各个种群与胞外酶活性的关系。所有菌株至少产两种胞外酶,其中产纤维素酶菌株占98%,产果胶酶菌株占100%,产淀粉酶和脲酶的菌株各47%,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菌株分别占20%和9%,而菌株YHB-9、YHB-15、YHB-39和YHB-45可以产5种酶,所有菌株都不产几丁质酶。19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1℃左右,26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4℃左右,属于耐冷酵母菌。此外,乌源1号冰川浅冰芯中分离出的红酵母的产酶性状没有表现出物...
在4℃条件下,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多年冻土中分离到36株耐冷菌.通过进一步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适生长温度在22℃左右,在37℃下不生长.这些菌株除氨苄青霉素外,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都没有抗性.并从中筛选得到11株、3株、11株、8株在4℃下分别具有产低温蛋白酶、低温淀粉酶、低温脂酶、低温纤维素酶特性的耐冷菌.最后,对耐冷菌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