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

为比较青藏高原东北缘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用Biolog ECO板在4℃与25℃两种培养温度下研究冻土退化对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温度下,所有类型冻土微生物对大多数碳源均能利用,体现了该区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生物总体利用碳源能力随着冻土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P<0.05),表明不同类型冻土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2)表征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每种类型冻土而言,功能多样性指数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暗示该地区存在更多的嗜冷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对氨基酸、羧酸、酯类利用能力提高。(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在25℃,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与土壤总氮、植被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在4℃仅与土壤粗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低温胁迫可能成为关键限制因子。冻土退化对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影响显著。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5.01.002

为比较青藏高原东北缘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用Biolog ECO板在4℃与25℃两种培养温度下研究冻土退化对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温度下,所有类型冻土微生物对大多数碳源均能利用,体现了该区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生物总体利用碳源能力随着冻土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P<0.05),表明不同类型冻土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2)表征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每种类型冻土而言,功能多样性指数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暗示该地区存在更多的嗜冷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对氨基酸、羧酸、酯类利用能力提高。(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在25℃,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与土壤总氮、植被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在4℃仅与土壤粗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低温胁迫可能成为关键限制因子。冻土退化对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影响显著。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5.01.002

为比较青藏高原东北缘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用Biolog ECO板在4℃与25℃两种培养温度下研究冻土退化对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温度下,所有类型冻土微生物对大多数碳源均能利用,体现了该区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生物总体利用碳源能力随着冻土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P<0.05),表明不同类型冻土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2)表征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每种类型冻土而言,功能多样性指数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暗示该地区存在更多的嗜冷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对氨基酸、羧酸、酯类利用能力提高。(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在25℃,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与土壤总氮、植被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在4℃仅与土壤粗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低温胁迫可能成为关键限制因子。冻土退化对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影响显著。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5.01.002

为比较青藏高原东北缘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用Biolog ECO板在4℃与25℃两种培养温度下研究冻土退化对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温度下,所有类型冻土微生物对大多数碳源均能利用,体现了该区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生物总体利用碳源能力随着冻土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P<0.05),表明不同类型冻土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2)表征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每种类型冻土而言,功能多样性指数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暗示该地区存在更多的嗜冷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对氨基酸、羧酸、酯类利用能力提高。(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在25℃,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与土壤总氮、植被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在4℃仅与土壤粗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低温胁迫可能成为关键限制因子。冻土退化对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影响显著。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5.01.002

为比较青藏高原东北缘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用Biolog ECO板在4℃与25℃两种培养温度下研究冻土退化对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温度下,所有类型冻土微生物对大多数碳源均能利用,体现了该区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微生物总体利用碳源能力随着冻土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P<0.05),表明不同类型冻土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2)表征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每种类型冻土而言,功能多样性指数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暗示该地区存在更多的嗜冷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对氨基酸、羧酸、酯类利用能力提高。(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在25℃,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与土壤总氮、植被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在4℃仅与土壤粗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低温胁迫可能成为关键限制因子。冻土退化对疏勒河上游不同退化类型冻土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影响显著。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5.01.002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方式构建绝经后OP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9只)、雌二醇组(10只)、积雪草酸低剂量组(10只)、积雪草酸中剂量组(10只)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只)。另取9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骨密度及微结构,以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雌二醇组和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均可减轻骨组织病理改变,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下降,结构模式指数(SMI)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上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下降,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上升,骨组织音猬因子(SHH)、细胞表面跨膜蛋白Patched1(Ptc1)、7次跨膜蛋白(Smo)、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保护素(OPG)、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因...

期刊论文 2023-12-11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方式构建绝经后OP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9只)、雌二醇组(10只)、积雪草酸低剂量组(10只)、积雪草酸中剂量组(10只)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只)。另取9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骨密度及微结构,以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雌二醇组和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均可减轻骨组织病理改变,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下降,结构模式指数(SMI)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上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下降,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上升,骨组织音猬因子(SHH)、细胞表面跨膜蛋白Patched1(Ptc1)、7次跨膜蛋白(Smo)、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保护素(OPG)、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因...

期刊论文 2023-12-11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方式构建绝经后OP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9只)、雌二醇组(10只)、积雪草酸低剂量组(10只)、积雪草酸中剂量组(10只)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只)。另取9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骨密度及微结构,以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雌二醇组和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均可减轻骨组织病理改变,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下降,结构模式指数(SMI)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上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下降,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上升,骨组织音猬因子(SHH)、细胞表面跨膜蛋白Patched1(Ptc1)、7次跨膜蛋白(Smo)、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保护素(OPG)、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因...

期刊论文 2023-12-11

目的:调查分析青藏铁路职工血脂水平的特点,为预防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青藏铁路职工5 585例为调查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4项指标,分析血脂水平特点:结果:年龄(20~29)岁1 749例,占总体检者的31.3%;(30~39)岁1 401例,占25.1%;(40~49)岁1 390例,占24.9%;(50~60)岁1 045例,占18.7%。随着年龄的增长,TC、TG、LDL-C呈上升趋势,HDL-C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间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的TC、TG水平均高于女性(P<0.001),女性LDL-C、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P <0.001)。(20~29)岁TG异常者占23.3%,TC异常者占1.9%,LDL-C异常者占1.4%,HDL-C占异常者19.6%;(30~39)岁TG异常者占30.8%,TC异常者占3.4%,LDL-C异常者占2.3%,HDL-...

期刊论文 2023-09-01

目的:调查分析青藏铁路职工血脂水平的特点,为预防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青藏铁路职工5 585例为调查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4项指标,分析血脂水平特点:结果:年龄(20~29)岁1 749例,占总体检者的31.3%;(30~39)岁1 401例,占25.1%;(40~49)岁1 390例,占24.9%;(50~60)岁1 045例,占18.7%。随着年龄的增长,TC、TG、LDL-C呈上升趋势,HDL-C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间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的TC、TG水平均高于女性(P<0.001),女性LDL-C、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P <0.001)。(20~29)岁TG异常者占23.3%,TC异常者占1.9%,LDL-C异常者占1.4%,HDL-C占异常者19.6%;(30~39)岁TG异常者占30.8%,TC异常者占3.4%,LDL-C异常者占2.3%,HDL-...

期刊论文 2023-09-01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8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