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超常的气候变暖引起亚洲水塔失衡。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着冰川普遍退缩、冰崩以及冰湖溃决等冰冻圈灾害频发,进而冲毁公路、桥梁和村庄,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通过实地考察、遥感监测和台站观测等手段,对亚洲水塔冰湖和冰湖溃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2020年时亚洲水塔共发育冰湖14 310个,面积1 148.3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冰湖7 312个,面积642.6 km2。1990年以来,亚洲水塔冰湖数量和面积增长均超过20%。评估发现,亚洲水塔有1 256个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冰湖,其中182个冰湖存在溃决的极高风险或高风险。喜马拉雅山东段和藏东南地区是当前亚洲水塔冰湖最为集中、扩张幅度最大、溃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溃决风险极高冰湖分布最多的区域,为冰湖研究和灾害防控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冰湖研究和预警防控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冰湖溃决风险的精准识别,加强冰湖溃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布局冰湖溃决洪水的次生灾害和跨境威胁的应对等。
青藏高原超常的气候变暖引起亚洲水塔失衡。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着冰川普遍退缩、冰崩以及冰湖溃决等冰冻圈灾害频发,进而冲毁公路、桥梁和村庄,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通过实地考察、遥感监测和台站观测等手段,对亚洲水塔冰湖和冰湖溃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2020年时亚洲水塔共发育冰湖14 310个,面积1 148.3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冰湖7 312个,面积642.6 km2。1990年以来,亚洲水塔冰湖数量和面积增长均超过20%。评估发现,亚洲水塔有1 256个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冰湖,其中182个冰湖存在溃决的极高风险或高风险。喜马拉雅山东段和藏东南地区是当前亚洲水塔冰湖最为集中、扩张幅度最大、溃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溃决风险极高冰湖分布最多的区域,为冰湖研究和灾害防控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冰湖研究和预警防控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冰湖溃决风险的精准识别,加强冰湖溃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布局冰湖溃决洪水的次生灾害和跨境威胁的应对等。
青藏高原超常的气候变暖引起亚洲水塔失衡。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着冰川普遍退缩、冰崩以及冰湖溃决等冰冻圈灾害频发,进而冲毁公路、桥梁和村庄,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通过实地考察、遥感监测和台站观测等手段,对亚洲水塔冰湖和冰湖溃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2020年时亚洲水塔共发育冰湖14 310个,面积1 148.3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冰湖7 312个,面积642.6 km2。1990年以来,亚洲水塔冰湖数量和面积增长均超过20%。评估发现,亚洲水塔有1 256个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冰湖,其中182个冰湖存在溃决的极高风险或高风险。喜马拉雅山东段和藏东南地区是当前亚洲水塔冰湖最为集中、扩张幅度最大、溃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溃决风险极高冰湖分布最多的区域,为冰湖研究和灾害防控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冰湖研究和预警防控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冰湖溃决风险的精准识别,加强冰湖溃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布局冰湖溃决洪水的次生灾害和跨境威胁的应对等。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和最脆弱的水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冰雪为核心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亚洲水塔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快速减少,湖泊、河流等液态水体显著增加,因此呈现亚洲水塔的固液失衡特征。与此同时,亚洲水塔北部内流区的冰雪融水储存到内陆盆地,导致水资源增加,南部外流区的冰雪融水汇集在外流大江大河下游或进入印度洋,导致水资源减少,因此呈现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失衡。冰川整体加速融化,具有显著的东南-西北空间差异特征,表现为东南部和天山地区冰川物质亏损严重,青藏高原西北部亏损相对较小,帕米尔-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前进;冰川变化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增加。积雪覆盖度和年积雪日数总体减少,积雪融化时间有提前趋势,年融雪量和最大雪水当量都呈现下降趋势。未来要高度关注极高海拔地区的冰雪变化过程,加强观测的系统性和技术、手段、方法创新,提高冰雪变化过程模型模拟的时空分辨率,加强不同情景下未来水资源变化预估,研究并提出不同冰雪变化情境下的水安全应对策略。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和最脆弱的水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冰雪为核心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亚洲水塔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快速减少,湖泊、河流等液态水体显著增加,因此呈现亚洲水塔的固液失衡特征。与此同时,亚洲水塔北部内流区的冰雪融水储存到内陆盆地,导致水资源增加,南部外流区的冰雪融水汇集在外流大江大河下游或进入印度洋,导致水资源减少,因此呈现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失衡。冰川整体加速融化,具有显著的东南-西北空间差异特征,表现为东南部和天山地区冰川物质亏损严重,青藏高原西北部亏损相对较小,帕米尔-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前进;冰川变化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增加。积雪覆盖度和年积雪日数总体减少,积雪融化时间有提前趋势,年融雪量和最大雪水当量都呈现下降趋势。未来要高度关注极高海拔地区的冰雪变化过程,加强观测的系统性和技术、手段、方法创新,提高冰雪变化过程模型模拟的时空分辨率,加强不同情景下未来水资源变化预估,研究并提出不同冰雪变化情境下的水安全应对策略。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在水文、气候、生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关于水塔水文功能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对储水功能阶段,对水塔调节功能及其机制的考虑尚显不足。本研究以流域保障和调节作用为视角,总结了青藏高原水塔在储水和调节方面的水文功能,详细梳理了多相态水塔的水文功能及其调蓄机制。青藏高原水塔不仅具有强大的储水功能,还具有对水塔区降水的再分配、对非水塔区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以及对流域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调节功能。本研究为青藏高原水塔对上、下游生态水文影响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发挥水塔对流域的保障和调节作用,从而合理规划水利工程,以满足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在水文、气候、生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关于水塔水文功能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对储水功能阶段,对水塔调节功能及其机制的考虑尚显不足。本研究以流域保障和调节作用为视角,总结了青藏高原水塔在储水和调节方面的水文功能,详细梳理了多相态水塔的水文功能及其调蓄机制。青藏高原水塔不仅具有强大的储水功能,还具有对水塔区降水的再分配、对非水塔区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以及对流域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调节功能。本研究为青藏高原水塔对上、下游生态水文影响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发挥水塔对流域的保障和调节作用,从而合理规划水利工程,以满足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
亚洲水塔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单元,为其周边约8亿人的水资源需求提供保障.亚洲水塔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中,亚洲水塔水资源存量及其可持续性引起了学界高度关注.亚洲水塔冰川消融、冻土退化、湖泊面积扩张、陆地水储量下降等进一步打破了亚洲水塔水资源平衡状态.本文围绕亚洲水塔水循环过程及其效应、水资源变化及其未来预测这一主线,梳理了亚洲水塔气候状态、冰川、径流、湖泊和陆地水储量等水资源组分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系列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下亚洲水塔水资源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水资源存量及变化、亚洲水塔的人类福祉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和跨域协同系统治理等方面讨论了亚洲水塔水资源失衡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亚洲水塔周边国家未来水资源科学管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亚洲水塔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单元,为其周边约8亿人的水资源需求提供保障.亚洲水塔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中,亚洲水塔水资源存量及其可持续性引起了学界高度关注.亚洲水塔冰川消融、冻土退化、湖泊面积扩张、陆地水储量下降等进一步打破了亚洲水塔水资源平衡状态.本文围绕亚洲水塔水循环过程及其效应、水资源变化及其未来预测这一主线,梳理了亚洲水塔气候状态、冰川、径流、湖泊和陆地水储量等水资源组分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系列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下亚洲水塔水资源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水资源存量及变化、亚洲水塔的人类福祉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和跨域协同系统治理等方面讨论了亚洲水塔水资源失衡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亚洲水塔周边国家未来水资源科学管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