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期刊论文 2024-01-11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11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期刊论文 2024-01-11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11

以云南省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以混合分类为理论基础,提取分析了2010-2018年云南森林覆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研究区森林覆盖面积变化较小,减少了695 km2;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有7个州、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0%,高于全省的森林覆盖水平;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最高(79%),普洱市森林覆盖面积最大,占全省森林覆盖面积的13.6%;昭通和曲靖森林覆盖率最低,分别为46%和47%;云南各州、市的森林面积变化差异明显,文山森林面积增加了1 047 km2,63%新增森林原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和耕地;大理森林面积减少了1 188 km2,减少的森林主要演变为裸地和草地;其余州、市的森林面积变化很小。

期刊论文 2021-04-13

以云南省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以混合分类为理论基础,提取分析了2010-2018年云南森林覆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研究区森林覆盖面积变化较小,减少了695 km2;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有7个州、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0%,高于全省的森林覆盖水平;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最高(79%),普洱市森林覆盖面积最大,占全省森林覆盖面积的13.6%;昭通和曲靖森林覆盖率最低,分别为46%和47%;云南各州、市的森林面积变化差异明显,文山森林面积增加了1 047 km2,63%新增森林原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和耕地;大理森林面积减少了1 188 km2,减少的森林主要演变为裸地和草地;其余州、市的森林面积变化很小。

期刊论文 2021-04-1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