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3

3

1
1
1

3
共检索到 3

【中文摘要】亚洲季风形成和演化是全球变化领域广泛关注而且仍未根本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海洋和湖泊沉积、黄土、冰芯等研究亚洲古季风己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由于西南地区缺乏相应沉积物的系统研究,所以,利用岩溶地区的洞穴石笋,研究西南地区50-15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申请,通过对洞穴石笋的高精度MC-ICP-MS铀系定年,高分辨的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研究50-15万年(即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万年、千年、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规律, 捕捉气候突变事件,重大事件发生的相位、周期、变幅、表现特征等,并与已有的全球突发事件记录进行对比,揭示季风的演变历史及其差异性。最终建立50-15万年来的标准时标序列,探讨其与全球变化的响应关系及其机理,为全球变化对比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08-01

【中文摘要】针对我国西南岩溶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典型峰丛山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运用野外调查和自动化监测技术,深入调查研究表层岩溶带调蓄水资源的方式,表层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类型,森林、次森林、灌木、草丛、石漠五种生态环境下表层岩溶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环境植被调蓄表层岩溶水资源的量与质及其时间规律,表层岩溶水超渗产流形成表层岩溶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在大量调查、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表层岩溶水资源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典型峰丛山区的表层岩溶水资源量;提出峰丛山区的水源林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从而深入发掘地下河深埋之岩溶峰丛山区的表层岩溶水资源,揭示生态环境对表层岩溶水的调蓄功能,深化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为西南岩溶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表层岩溶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区划提供技术方法,为解决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贫困居民的干旱缺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006-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