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雪灾危险性精细化评估与区划

雪灾; 积雪深度; 雪压; 地形订正; 危险性评估;
["鞠晓雨","田红","程向阳","唐为安","朱浩"] 2024-02-20 期刊论文
在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基础上,针对安徽省雪灾影响特点,增加雪压这一观测要素,建立以年均最大积雪深度、年均积雪日数和最大雪压作为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估模型,利用1978—2020年安徽省8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雪深、雪压及地理信息等资料,分析各致灾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积雪日数地形订正,开展安徽省雪灾危险性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国家站最大积雪深度平均值、积雪日数平均值和最大雪压的年际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位列前三的年份均为2008年、1984年和2018年;年均最大积雪深度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和江淮之间。由于100 m以上区域的年均积雪日数与高程相关性显著且样本数量适中,对该区域进行地形订正后,年均积雪日数高值区位于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其次为淮北地区西北部至大别山区北麓一带。对最大雪压进行缺测插补计算,宣城、铜陵、黄山北部等地最大雪压值有所提高,且局地特征更为显著。安徽省雪灾致灾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大别山区以及皖南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而低危险区主要位于淮北地区东部、江淮之间东部和沿江西南部。
来源平台:暴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