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冻土地区公路路基风流场特征研究

公路路基; 多年冻土区; 风流场; 风速; 路基高度;
["宋正民","马巍","穆彦虎","俞祁浩","谢胜波","刘永智"] 2021-05-19 期刊论文
风流场对于局地条件下地-气能量交换过程与强度影响显著,同时也是多年冻土区对流调控类冷却路基的关键环境边界。结合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对高海拔冻土路基周边风流场进行特征区划研究并考察路基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前扰动区为低风速区,3m路基高度条件下迎风坡坡脚0.5~2.0m高度范围内风速约为环境风速的30%。路基上部为高风速区,迎风坡路肩风速明显大于环境、路面中部及背风坡风速。背风坡坡后扰动区为低风速区,靠近坡脚区域受气流辐散效应作用形成涡旋区,整体风速仅为环境风速的30%。涡旋区水平范围随路基高度增加呈线性增加,3m路基高度条件下涡旋区水平范围约为12m。分离式路基即两幅路基并行条件下,受前幅路基影响后幅路基坡前风速下降明显,以两幅路基坡前风速差值不超过环境风速的10%(0.35m·s-1)为标准,3m路基高度条件下两幅路基最小间距为60m。因此,在路基工程的修建过程中为减少路基间的遮挡所造成的两幅路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差异,分离式对流换热类冷却路基的现场修建间距应不低于60m。
来源平台:冰川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