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1981—1985年:在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学习,8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5—1988年: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攻读冻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8—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从事冻土力学研究工作;
1989—2016: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事冻土力学与冻土工程研究工作,其间曾于:
1991.5—1991.7: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工作;
1997.7—1997.8:在美国(丹佛)地质调查局工作;
2006.12-2007.1: 在奥地利维也纳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pplied Life Sciences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
2002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2016—现在: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从事冻土力学与冻土工程研究工作
1991年2月被聘任为冰川冻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4年3月被聘任为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年-1999年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9年1月被聘任为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1月被聘任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研究员;
2000年-2004年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000年-2003年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主任;
2002年1月被聘任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3年8月-2012年9月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2005年-2015年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10月-2012年9月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纪委书记
2012年9月-2016年6月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2018年5月-现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研究方向
1. 冻土力学 2. 冻土工程
职称
研究员
职务
获奖及荣誉
1.1999年《冻土强度与变形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2001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工程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3.2001年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4.2001年获中科院兰州分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5.2004年《高原冻土道路隧道冻害预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
6.2004年《青藏公路冻土环境与路基稳定性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
7.2004年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
8.2005年《寒区公路与隧道冻害预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9.2005年《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排名第二)
10.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11.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12.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13.2007年《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技术》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十五)
14.2007年《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新结构试验与应用》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四)
15.2007年《青藏铁路片石气冷路基与管道通风路基的热稳定性关键技术》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三)
16.2007年《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17.2008年《青藏铁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十七)
18.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19. 2009年度《寒区道路冻害防治新技术》获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三)
20.2010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学会先进工作者”。
21.2010年荣获“甘肃省领军人物”称号
22. 2011年《寒区桩基工程的热学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23. 2012年《青藏高原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基础平台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四)
24. 2012年《青藏高原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基础平台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25. 2014年获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称号
26. 2017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团队带头人之一,排名第三)
27. 2018年《青藏工程走廊冻土工程耦合作用及长期稳定性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8. 2020《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特等奖(排名第五)。
29. 2022年《甘肃省黄土公路路基多次湿陷机理与修筑成套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社会任职
1. 中国冰冻圈学会,副理事长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编委,2008.1—现在
3.《岩土力学》杂志编委,2008.1—现在
4.《岩土工程学报》杂志编委,2012—现在
5.《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杂志副主编(2013.8—现在)
代表论著
1. 吴紫汪、马巍,1994,《冻土强度与蠕变》,兰大出版社。
2. 马巍、王大雁著,《冻土力学》,2014,科学出版社。
3. 郭宏新、马巍、熊志文著,2016,《热棒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4. 吴志坚,马巍. 2018,《青藏铁路冻土工程稳定性》,北京:科学出版社。
5. 李国玉,马巍,毛云程等,2022,《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多次湿陷机理及防治技术》,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6. Ma Wei, Wu Ziwang et al, 1999,Analyses of process on the strength decrease in frozen soils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9(1):1-7.
7.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2002,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冰川冻土,24(5):579-587。
8.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2004,青藏铁路建设中动态设计思路及其应用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6(4):537-540。
9. Ma Wei, Niu Fujun, Akagawa Satoshi and Jin Dewu, Slope instability phenomena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Landslides,2006,3:260-264.
10. Wei Ma,Jilin Qi,Qingbai Wu,2008,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of Embankments on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34(11):1645-1654.
11. Ma Wei, Cheng Guodong, Wu Qingbai, 2009, Construction on permafrost foundation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Qinghai–Tibet railroad.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59, Issue 1, Pages 3-11.
12. Wei Ma, Zhi Wen, Yu Sheng, Qingbai Wu, Dayan Wang, and Wenjie Feng,2012,Remedying embankment thaw settlement in a warm permafrost region with thermosyphons and crushed rock revetment,Can. Geotech. J., Vol.49: 1005–1014 (2012)
13. Wei Ma, Lianhai Zhanga, Chengsong Yang, 2015,Discussion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Generalized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and the Frozen Fringe Process, Earth science Reviews. 142(2015): 47-59.
14. 马巍. 北京-莫斯科高铁工程走廊寒区工程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S2):30-33.
15. Wei Ma,Yanhu Mu,Jianming Zhang et al, 2019, Lateral thermal influence of roadway and railway embankments in permafrost zones along the Qinghai-Tibet Engineering Corridor, Transportation Geotechnics,Vol.21,pp.1-8.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西部生态与环境研究),冻土环境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的影响及环境效应(2002.1—2004.12),项目负责人
2. 铁道部重点项目,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修筑技术研究(2001-2004),项目负责人
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2001.6-2006.6),项目首席科技专家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项目,冻土与寒区工程”(2009.1—2014.12),项目负责人.
5. 973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基础性研究”(2012-2016),项目负责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青藏高速公路修筑对冻土工程走廊的热力影响及环境效应”(2017.1—2021.12),项目负责人
7. 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下祁连山石冰川演化机制及其水文地质灾害效应(2024.1-2027.12),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