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野外台站

建设历程

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那曲站”)成立于2009年5月,开始观测时间为1997年4月,2023年7月进入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

基本情况

那曲站本部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鸟曲村(东经91.90º,北纬31.37º,海拔4509 m),是一个以观测和研究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影响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科研平台。那曲站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领域,坚持多学科交叉,开展寒区陆面过程、高海拔大气边界层物理和高寒气候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研究。

台站定位

基于“高寒气候与能水循环”学科定位,那曲站主要围绕:1)高寒区陆面过程与气候效应,2)高海拔地区边界层物理与能水循环,3)高寒区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开展高寒气候环境的长期定位监测、加强期观测试验和室内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地面观测与卫星遥感相结合的青藏高原陆面物理特征与能量平衡分析研究;

2、青藏高原陆面过程与地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与相应研究;

3、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过程及其在亚洲季风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4、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变化预测及生态环境响应研究。

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建设,那曲站在青藏高原北部的那曲地区以及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形成了包含那曲站本部的四个大气边界层物理和陆面过程观测点(那曲站本部/BJ、安多/Amdo、可可西里/NewD66、两道河/MS3478)以及四个气候监测点(不冻泉/D66、唐古拉/D105、头二九/D110、罗玛/MS3608)组成的藏北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网络。